用反剽窃软件甄别论文 与中国学术的悲哀
李华新
今年,学位论文中有剽窃内容的研究生将要心慌了—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院将启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沈阳副教授曾申请和获得多项反剽窃专利授权。他近日向记者介绍,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的普及,包括搜索引擎、文献资源库、翻译软件的大量涌现,导致剽窃现象快速蔓延。过去,论文剽窃多靠人工发现,实际上,编辑难以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找到稿件的剽窃来源,也不可能熟悉相关稿件的细化研究领域,这使得剽窃作品被查出的风险较小。( 新华社武汉4月4日电)
借助先进的反剽窃检测工具,来对论文进行甄别,据说其作用是难以置信的,因为现在的抄袭现象,经过如此甄别之后却发现,在全国20多所高校院系推广和100多家期刊社使用后证实。大专院校内,学术抄袭现象严重,从教师到博士、硕士、本科生,抄袭的程度逐步递增。 想想这的确是很可怕的一种现象,难怪现在人们对于什么硕士博士的论文,其实已经不再那么看重,因为现在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说法,现在已经彼彼皆是,已经是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抄袭已经成为一个无法清除的现象,但是因为现在的论文遍及网络,只要是你有心,那是很容易就能发现你的论文所需要的东西,其实在网上并不少见,少的 只是你会不会抄袭了。
在近期计算机领域的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征稿过程中,“ROST反剽窃系统”随机检测了6篇论文,其中1篇论文内容就属于全文抄袭,抄袭者仅在标题中增加了一个词汇。这样的一种现象,已经让人们普遍感到,尽管是计算机为其提供了检索的便利,但是人们对于论文的制造,确实更为容易了。现在的这套检测工具,是否会在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使用,以及检测是否让人们感到冤枉,或是自己的论文是否先经过检测之后,来一辨是否属于抄袭,或是明明是自己的文章,而偏偏是被定为抄袭,这样的冤枉似乎是不存在的。
在机器时代,究竟是仅仅是依靠软件还是依旧需要专家,其实一些使用方也是提供了一些意见。华中科大研究生院学位办工作人员介绍,学校引用该系统,只作为初筛工具。对疑似问题论文,系统将自动生成检测报告单。“论文是否合格,最终还要由学位审议委员会专家鉴定。” 看来人还是第一位的,不过既然是能够检测出是否是属于抄袭,那么还是不要低估这一软件的作用,们加入是通过这一软件对于论文抄袭能够起到制止的作用,能够使得人们的论文真正具有学术价值和真实反映自己的学术水平,这是在是一个不错的软件。
只是让人感到,人们还是很可悲,因为人们对于自己的都不在信任自己,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不得不交给软件来检验。不过不知道这套软件是否是价格不菲的,或是要一定使用正版的才会起作用,不然你使用的是盗版,那样的用话来检测真论文,所出的结果,也会让人信服吗?!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