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音响测试到股评


  史上最残酷耳朵考验

在音响界,有种测试叫Blind test,即幪着你的眼睛,不让你看到两对扬声器,其音盆直径大小,音箱物料高低,品牌,其设计理念完全无法理解,然后要求你反覆试听两对扬声器之高下,时不时有残酷的结果,就是三千元的一对,打败一万五千元的一对,虽然投票结果有其主观性。而历史上最残酷的考验,是某洋杂志邀请江湖上的“金耳朵”(发烧音响评论员),反覆作5.1或2声道的重播,兼加上有画面,不是纯HiFi而是AV重播,“金耳朵”要决定的是当下重播的片段,是2声道还是5.1声道,这并非本地的鳝稿游戏,而是美国最严谨的一群出版商安排下的测试,结果很多所谓“金耳朵”,当场惨败,已经不是论好声与否,而是2声道与5.1声道能不能分辨,其实很多所谓高手,都是欺世盗名,靠传媒吹捧出来的,当下即出洋相。

上市公司Blind test

笔者好玩,不如就和大家玩一个投资的Blind test,假如有一间上市公司,有数目庞大的零售店,又有向企业销售的产品,再有组产品是卖给富贵人家,但这家企业不只是参与销售,它亦有製造部分,他製造出来的产品,又不限于自己的管道散货,亦会批发至其他的网路企去散货,由于历史原因,这怪企对供应商来者不拒,来货必然全部买断,即是说放货入来的人根本不用顾你的死活,年头好的时候,当然就出货易,年头不好时,就给供应商大赚。由于企业愈来愈大规模,无论执行与非执行董事,行内行外人士,都难以理解其风险;零售方面,像金字塔,覆盖面由最富至最贫阶层,商业客户方面大小通吃,供应商又来者不拒,自行研发产品更不待言。

若果你有MBA程度,你对这企业的第一次反应可能是如下:这家将研发,製造,销售合于一身,又两栖于企业与个人客户之中,最恰当的形容是Conglomerate综合性企业,作为读者的你不用出身投行,顾问公司,都会懂得批评:企业不应将研究,开发,製造,与下游的批发,零售全数集于一身,更加不应两栖于个人及企业两个市场,因为两种市场要求的skill set及进化程度不同,企业应该拣一个方向专化,而不应鱼与熊掌兼之,最奇怪在供应商处理方面,无理由来者不拒。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该死

如果各位是何华真的长期读者,一定会问这游戏那有这麽简单,肯定不是“一般”的综合企业,线索是在首段的5.1与2.0之间,这类企业大家都接触过,而这家企业应该每个人都做过他的供应商,即提供存款,这种综合企业叫“银行”,而这般体积的企业是俗称大笨象的滙丰银行,美国的Bell贝尔因为规模太大,政府要拆开它成七间公司,其他企业一旦太综合,股评员、基金经理就会鬼食泥咁声或鬼杀咁嘈,因为牵涉市场太多,由地域过广至客户人口demographic心理Psychographic区分太散,对每个市场都可能出现风险理解不足,商业模式不够有效,最后回应市场进化缓慢,更因为同时牵涉上下游,风险交叠因而清晰度clarity下降,会建议不应投资或保持审慎,但问题是当这家企业的类别是银行时,这班金眼睛评论员,就似那些欺世盗名的金耳朵,连2声道与5.1声道都分不开呢?政府为何不动手将所有银行以地域或功能拆开?好像当年拆Bell一样,大家不妨再来一个更刺激的Blind test,将不同银行的网页字句,删去名字及品牌名称,再删去其地域及数字,改以同等字体再打一篇出来,看看个别个银行的differentiation在那里?如果间间都是经营范围差不多,全个行业都应死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