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百癌症村悲歌


  这样一篇深度报道,读来让人不寒而栗,触目惊心!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天平上,究竟孰轻孰重?

  上上个星期,一位报社编辑约我就“山西省长干不干,临汾人民说了算”写几句评论。我发给他的评论这样写道:

  仅仅20年的时间,临汾这个曾经以古帝尧而闻名几千年的“天下第一都”,就从上世纪80年代蓝天白云的花果山蜕变为新世纪最不适宜人居的“中国污染第一城”,不能不说是单纯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科学发展的悲剧写照。“山西省长干不干,临汾人民说了算”,表面上看是高层干部乌纱帽的去与留,实质上却是“宁可被毒死,也不要饿死”与“宁可饿死,也不要被毒死”这两种针锋相对的利益观、生死观、价值观的较量与搏斗。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需求是次于生理需求的。因此,解决临汾乃至山西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困境,首先必须搞清楚临汾四百多万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否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以及因为保护环境而必然带来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不会危及基本的生存问题。只有找到了成本交易的均衡点,才算找到了金钥匙。

  这段评论后来没有见报。那位编辑也没有向我说明没有见报的原因。但我想,《中国近百癌症村悲歌》所揭示的是与山西完全相同的社会现象。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应该警醒,应该反思,应该努力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了。因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百姓,就是保护百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