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中国4月物价指数续跌 但不轻言通缩


  * 因基数较高,4月物价指数仍下跌

  * 经济刺激政策效果好于预期

  * 内需仍不足,年内将出台更多政策

  路透北京5月11日电---尽管刚刚公布的中国4月物价指数延续了前两个月的跌幅且未来数月料仍停留在负区间,分析人士却并不认为通缩压力将加大.他们维持对经济触底回暖的判断,但坦承外需不确定且内需不足将给复苏带来压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称,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5%,为连续第三个月录得负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滑6.6%,亦为连续第四个月扩大同比跌幅.这两个数据分别低于此前路透调查中值-1.4%和-6.5%.

  分析师亦指出,尽管物价仍然受到外需不足的压力,但由于国内经济受到过去几个月一系列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刺激正在回暖,CPI的跌幅将逐渐缩小,通缩压力也会随之缓解.

  "经济总的看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因此负值会逐步减小,预计CPI四季度或明年初将会为正.而PPI的最低点将会出现在二季度,三季度开始将逐渐恢复."国泰君安宏观经济分析师王虎称.

  他表示,由于此前公布的经济先行指标等都在好转,表明实体经济正在好转,而又有如此大量的货币投入,因此通缩压力将逐渐减小.

  数据显示,中国官方和里昂证券的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调查均大幅回升,验证着中国经济触底向好的预期;而一季度天量的信贷投放亦保证了充足的流动性.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周末在福建考察时表示,应对金融危机远不止四万亿人民币投资计划,其他政策将在年内不断出台.他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下一步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刺激经济、拉动内需、扩大消费.

  **触底回暖**

  国内金融市场周一对4月物价指数的公布反映整体较为平淡,因该数字基本在市场预期之中.银行间债市周一早盘现券收益率走势平稳.[ID:nCN0787796]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周一北京当地时间11:36在询价系统报6.8215元,较上日收盘价6.8218元微涨.[ID:nCN0787866]上证综合指数早盘微涨.

  分析人士认为,物价指数同比增速继续下跌更多反映的是去年食品及石油价格高涨的影响,对未来物价形势的指示作用不强,因此,处于收缩区间的物价指数并未改变他们对中国经济回暖态势的判断.

  "我们仍然认为中国经济处于筑底阶段,但底部已探明,未来将缓慢回升.二季度回升较弱,三、四季度将加快."银河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张新法称.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董事总经理李晶认为,去年初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家禽和蔬菜价格)暴涨,是CPI指数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而能源及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下滑,拖累物价至低于去年上半年水平,并拉低PPI指数.她预计下半年CPI或呈上升走势.

  但平安证券公司宏观分析师李虹蓉说,经济在经过前期的快速下滑後,在政府投资拉动下,自身处于弱势平衡的阶段,显示整体需求并不是很旺,价格不会快速上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周一在上海表示,中央刺激经济措施效果正在显现,形势比预料的好;中国将维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确保银行体系资金面宽松.

  有分析师周一表示,下半年央行不大有可能通过进一步降息来刺激物价.

  自去年末以来,中国央行大幅放松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今年一季度新增信贷达创记录的4.58万亿元人民币,接近全年信贷下限目标的90%.

  **需求不足**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重要的贸易夥伴--美国和欧洲需求放缓,中国的出口自去年底以来已连续五个月出现负增长,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随之被寄予厚望.

  接受路透调查的31位分析师预计,4月出口降幅达18%,较上月17.1%的降幅扩大,但是结合新出口订单及国际经济环境,中国外贸形势可能已触底回稳.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认为,由于消费者对经济前景信心可能不足,扩大内需的难度加大.食品价格跌幅低于非食品价格,表明这并非一种突发性和季节性因素,更多反映出消费意愿萎缩.在4月CPI的构成中,食品价格下降1.3%,非食品价格则下降1.5%.

  但也有专家指出,由于海外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复苏前景还不明朗,中国经济何时重拾高速增长仍是个未知数.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此前称,短期内依靠扩内需难以全面替代或弥补外需收缩产生的缺口,目前中国经济还不能轻言见底,要防止出现二次探底.

  而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处于衰退之中、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之下运行的格局未变,产能过剩及需求不足构成下一阶段价格下行的主要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