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没有触及根本


丁志杰  刘琼

    早在华盛顿峰会举行之前,世界许多国家就纷纷对IMF等主要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提出质疑和指责,认为其缺乏独立性,且未及时就经济情况的恶化提出预警,对此次金融危机的蔓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G20领导人宣言中承诺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恢复金融市场稳定性和全球增长,并对世界金融体系进行必要改革。其中就包括对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

    G20第三、四工作组主要承担了此项任务,并在以下方面提出了对国际金融机构进行改革的建议:

    1、IMF改革。通过举债等形式扩充IMF的资金头寸,同时增加新的贷款安排,以提高IMF的资本充足性,满足其成员国的贷款需求;对基金的份额和话语权分配执行一揽子改革措施,提高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在基金中的地位;增加SDR分配。

    2、世界银行(WB)与多边开发银行(MDBs)改革。敦促WB、MDBs、IMF合作,在基础设施和贸易融资领域引入新的贷款机制,加强对危机冲击国的资金支持;对WB进行治理改革,增加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提高世界银行的监管效率和有效性;开发新型贷款工具,建立MDBs的逆周期政策机制。

综观第三、四工作组的进展,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全球治理问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当前危机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全球化。此次危机蔓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堪称史无前例。然而,错不在全球化,而是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世界依然需要全球化,但需要的是一个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的全球化。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有利各方的全球治理。

    然而,改革才刚刚开始,依然任重道远。IMF的改革还只拘泥于份额、资金等细节,根本的治理问题改革还没有触及。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是在早期预警系统中轻描淡写地提及要注意全球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国际货币和汇率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

    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形成有效全球治理的基石。这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改革包括IMF在内的国际组织。IMF需要彻底、全面的改革!要使IMF成为世界利益的维护者,必须使其摆脱对某些大国的依附,恢复独立性,同时积极发挥FSB的作用。

    第二,调整国际货币格局。美元霸权和华尔街对世界金融的控制力,是当前危机波及全球的重要根源。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摆脱对某些大国货币的过分依赖,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第三,建立全球汇率稳定机制。正如前美联储主席、现总统经济复苏顾问沃尔克所言,如果没有大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稳定,资本无序的流动将使发展中国家的危机不可避免。当前要加强各国汇率政策协调,最终走向以规则为基础的汇率稳定机制。

    第四,管理跨境资本流动。无数历史经验表明资本流动是不稳定的,并带来危机周期性发生,而且发展中国家跨境资本流动多是由外生因素决定。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资本流动逆转是新兴市场国家遭受严重冲击、成为最大受害者的关键因素。有必要在全球层面达成对资本流动进行必要管理的共识,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动并积极参与有关改革。胡锦涛总书记在G20华盛顿峰会上倡议,加大全球资本流动监测力度,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胡锦涛总书记在G20伦敦峰会上呼吁,保持主要储备货币汇率相对稳定,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合理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撰文探讨超主权储备货币建立的可能性。从这些建议来看,一个适应全球化需要的中国版的布雷顿森林体系Ⅱ框架基本形成。

    危机带来变革,变革带来机遇。但是,综合各种因素来看,当前的国际金融秩序变革是全方位的,但不是根本性的,更多是修修补补。改革能走多远,取决于各方的努力、合作和妥协,需要各方基于世界的利益,放弃一己之利。否则,危机每隔十年周期性出现一次依然是不可颠覆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