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说,所谓相对富裕人群是收入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的人,所谓相对贫困人群是收入在平均水平之下的人。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是,2008 年农村年人均纯收入是4761元,城市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5781元。理论上说,年人均收入高于15781元的都是相对富裕人群,但我们知道事实上未必。平均数有时不说明问题,中位数更说明问题,就是找到13 亿人中收入排在6.5 亿位的那个人的年收入,高于他的是富人,低于他的是穷人,但在现实上有困难。
在现实中我们说的富人和穷人往往是极富者和极贫者。刚刚有一份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发布的《2009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人持有可投资资产在1000 万元以上的有32 万人,资产规模超过9 万亿人民币。这样算来这一部分人的平均可投资资产在3000 万元左右,人数是万分之二点三。至于极贫者,中国的极贫困标准是什么、人口有多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众说纷纭的问题,国际通行的赤贫标准是日均收入低于1美元,根据我国最新的资料,官方在2009 年把绝对贫困线和低收入贫困线合二为一,贫困标准是人均年收入低于1067 元,总人口为4320 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6%,占全国人口的3.3%。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社会矛盾不激烈,富人更富,穷人也在变富。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社会矛盾就会越来越激烈,富人虽然变穷一些了,但穷人可能活不下去了。因此,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尤其要解决好社会矛盾,经济不景气的时间越长,主要矛盾就越不是经济问题,经济危机时间长了往往会引发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责任当然在政府,但社会各界也都有一些责任,每个人也都有一些责任,每个“富人”的责任就更大一些。富人履行社会责任有两条途径:被动和主动。被动是指被法律强制性纳税,主动是指依靠道德做纳税之外对社会有益的事。
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解决社会矛盾和体现社会公平,是通过政府对富人征税而加大对穷人的社会福利来解决的。比如20 世纪30 年代经济危机以后,美国向富人征收的个人最高所得税从24% 上升到63%,又上升到79%,公司资本收益税从14% 上升到45%,遗产税从20% 上升到45%、60%、70%、到77%。1929 年时,美国千分之一的人口占有美国20% 的财富,经过政府税收的调节,到1950 年时,美国千分之一的人口占有美国10%的财富。贫富悬殊有所下降。但后来又慢慢减税,据统计,1979-2006 年,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被减半,从70% 到35% ;资本增值税率的削减也近一半,从28% 到15%;公司所得税率降低四分之一多,从48% 到35%。以个人最高所得税为例,里根1981 年减到50%,克林顿减到39.6%,小布什减到35%。借美国的例子我是想说,对富裕人群征税是不可避免的,征税的程度会根据社会和政治的需要而变化。
后来,产生了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除了依法纳税之外,富人们依靠道德主动向社会捐赠,并逐渐成立了基金会,形成了不同的专业方向,持续地进行公益事业。这是所谓的第三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靠市场进行的分配,第二次分配是靠政府进行的分配,第三次分配是靠道德进行的分配。
再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仅仅依靠税收、依靠政府、依靠慈善公益来解决社会问题也不够了,产生了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理论,富人们、企业家们自觉地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慈善公益了,包含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善待劳工、社区关系等等。
与全国相比,东部地区、沿海地区的城里人大部分都算是富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批受益者,假设中国有百分之三的富裕人群,数量就是4000万左右,与绝对贫困人口差不多。在一个社会里,如果富人比穷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个社会就会和谐稳定地以改良的方式向前发展;如果穷人比富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个社会就会动荡不安地以革命的方式向前发展。但愿中国的经济危机不会很严重,但愿中国的经济危机不会引发社会危机,中国的政府、社会团体、企业、个人都应该一起努力。
在现实中我们说的富人和穷人往往是极富者和极贫者。刚刚有一份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发布的《2009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人持有可投资资产在1000 万元以上的有32 万人,资产规模超过9 万亿人民币。这样算来这一部分人的平均可投资资产在3000 万元左右,人数是万分之二点三。至于极贫者,中国的极贫困标准是什么、人口有多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众说纷纭的问题,国际通行的赤贫标准是日均收入低于1美元,根据我国最新的资料,官方在2009 年把绝对贫困线和低收入贫困线合二为一,贫困标准是人均年收入低于1067 元,总人口为4320 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6%,占全国人口的3.3%。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社会矛盾不激烈,富人更富,穷人也在变富。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社会矛盾就会越来越激烈,富人虽然变穷一些了,但穷人可能活不下去了。因此,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尤其要解决好社会矛盾,经济不景气的时间越长,主要矛盾就越不是经济问题,经济危机时间长了往往会引发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责任当然在政府,但社会各界也都有一些责任,每个人也都有一些责任,每个“富人”的责任就更大一些。富人履行社会责任有两条途径:被动和主动。被动是指被法律强制性纳税,主动是指依靠道德做纳税之外对社会有益的事。
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解决社会矛盾和体现社会公平,是通过政府对富人征税而加大对穷人的社会福利来解决的。比如20 世纪30 年代经济危机以后,美国向富人征收的个人最高所得税从24% 上升到63%,又上升到79%,公司资本收益税从14% 上升到45%,遗产税从20% 上升到45%、60%、70%、到77%。1929 年时,美国千分之一的人口占有美国20% 的财富,经过政府税收的调节,到1950 年时,美国千分之一的人口占有美国10%的财富。贫富悬殊有所下降。但后来又慢慢减税,据统计,1979-2006 年,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被减半,从70% 到35% ;资本增值税率的削减也近一半,从28% 到15%;公司所得税率降低四分之一多,从48% 到35%。以个人最高所得税为例,里根1981 年减到50%,克林顿减到39.6%,小布什减到35%。借美国的例子我是想说,对富裕人群征税是不可避免的,征税的程度会根据社会和政治的需要而变化。
后来,产生了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除了依法纳税之外,富人们依靠道德主动向社会捐赠,并逐渐成立了基金会,形成了不同的专业方向,持续地进行公益事业。这是所谓的第三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靠市场进行的分配,第二次分配是靠政府进行的分配,第三次分配是靠道德进行的分配。
再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仅仅依靠税收、依靠政府、依靠慈善公益来解决社会问题也不够了,产生了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理论,富人们、企业家们自觉地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慈善公益了,包含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善待劳工、社区关系等等。
与全国相比,东部地区、沿海地区的城里人大部分都算是富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批受益者,假设中国有百分之三的富裕人群,数量就是4000万左右,与绝对贫困人口差不多。在一个社会里,如果富人比穷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个社会就会和谐稳定地以改良的方式向前发展;如果穷人比富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个社会就会动荡不安地以革命的方式向前发展。但愿中国的经济危机不会很严重,但愿中国的经济危机不会引发社会危机,中国的政府、社会团体、企业、个人都应该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