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赞美


    我的一位当教师的朋友曾给我讲过这么一件事:数年前的一次家长会后,几位老师都在对一个学生的家长述说他的孩子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的种种过错。家长很生气,站在一旁的学生也很害怕。最后,我的这位朋友却对那个愤怒至极的家长说:“这孩子淘气是淘气,可人很聪明,若能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听了这话,家长的情绪有所缓和,那个学生也松了一口气。从此,这个原来很调皮的学生一下子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后来不但顺利地考上了重点中学,还以较高的分数考上了名牌大学。

   一次,那位家长在路上遇到我这位朋友,很感激地对他说:“真没想到,您的一句话,使我儿子从此像变了一个人,还真出息了。”而那个学生在上大学后,给他的这位初中老师写信说:“是您的一句赞美,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使我及时改掉了懒惰、散漫的劣习;是您的一句赞美,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对前途充满了信心。”看来,人们对于赞美的敏感程度,绝不逊于听到逆言时的反映。赞美的功效往往是赞美者所始料不及的。前面提到的事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学会赞美,首先态度一定要诚恳。只有诚恳,才能让对方感到你除了真诚的赞美之外别无所求。如我的朋友对那个学生的评价,有批评、有肯定、有鼓励,使人感到自然平和、入情入理。家长听了觉得儿子脑瓜不笨,要好好学还来得及;学生听了觉得自己还行,现在努力还能有前途。因此,这句普普通通的像赞美又不像赞美的话,使家长重新认识了儿子,使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

   学会赞美,语言一定要具体、贴切。如果对一个人空洞地说:“你真好!你真棒!”显然只能使对方大惑不解:我哪儿好?我怎么棒?你是什么意思?假如我那位朋友对学生家长说:“你儿子很好。”这显然是当面说假话。而他却首先肯定了学生的“淘气”,接着又肯定了他“人很聪明”,最后指出“若能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可以说,这句话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是很具体、可信的。

   在日常生活中,赞美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你专心聆听一个人的倾诉,会使他认为无论自己的意见正确与否,都已得到了你的重视。如果你在聆听的同时,再在适当的时候报以会心的微笑,投以赞许的目光,对方是绝不会放过这种被赞美的感受的。又比如,每个人对自己都会有个基本认识,如果你的赞美并未超过这个基本认识,那么对方得到的仅是一次首肯;如果你的赞美是经过升华的认识,对方得到的将是对自己的一次再认识。另外,“间接赞美”,更会被悟性较高的人所接受,效果会更理想。

  学会赞美,一定要有的放矢,一定要抓住对方值得赞美之处,否则,就会有讨好献媚之嫌。学会赞美,一句诚恳的话,一个恰当的动作,一个真情的眼神,就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倘若如此,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