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西方心理学家认为,老年人往往对人际关系不太感兴趣,较喜欢独处,乐于安静。老年人的这一变化,非常有助于晚年摆脱对人世的依恋之情,为离世做好精神准备。我很赞成这种观点。可是,生活中我们目睹的事实是,今天中国的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喜欢集体活动,他们几乎天天聚在一起扭大秧歌、打腰鼓、跳交谊舞,活得十分热闹,非常突出的成为了中国各个城市街头的一大景观。然而,凡是到过欧美的人都知道,那里的老年人都很安静,绝无扎堆喧闹的癖好。他们或老夫老妻作伴,或单独一人坐在公园里晒太阳、散步,或者作为旅游者去看某地的自然风光。而多数老人是在家中静养,或养花弄草,或绘画著书,或听听音乐,成群结队的活动很难见到。
老年人害怕孤独、寂寞是情有可原的,而热闹则可使他们获得暂时的忘却和逃避。问题是,老年人的“热闹”终归十分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弱,聚众欢乐的时间会稍纵即逝。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一旦发生突变就很难适应。如一位常扭秧歌的老大娘,因骨折在家中养伤,心情特别烦躁,半年后又患肝病,不久便去世了。还有一位老大爷,每天早晚两场交谊舞,场场不拉,不幸的是,这种热烈的活动只维持了七八个月,就得了脑血栓。这种晴天霹雳般的打击,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一个月后便撒手人寰。
当然,我们不必在中西养老方式之间进行褒贬。不过,问题在于,死亡终究不可逃避,人人必须面对,而有尊严地正视死亡是人生最后的一项光荣任务。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赞赏西方人那种平静度过晚年的方式。
平静度晚年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