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武铉自杀与东亚民主的先天不足



                  卢武铉自杀与东亚民主的先天不足

              鲁宁:2009年5月24日广州日报个人专栏文章

昨天(5月23日),震惊全球的新闻莫过于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跳悬自杀。

一个月前,卢武铉妻子曾收受某商人数百万美元“资助款”东窑事发,卢武铉因此受到韩国检方调查。稍后,卢本人在其个人网站发表声明承认,其妻的确从商人那里获得一大笔钱,但称这并不是贿赂,而是为帮助她解决债务。

前天起,韩国检方对卢案的查处升级,舆论压力随之骤升,不堪承受舆论对卢本人、家庭以及韩国政治文化的强烈质疑,悲剧由此突然降临。

偶发悲剧看似意外实乃必然。目前在位总统李明博不计,二战以来,韩国历届总统无论是靠枪杆子或依赖所谓民主选举问鼎青瓦台者,要么被政变或其它突发事件推翻,要不在任期内或离任后被曝腐败丑闻而不能善终。
 
1987年被标定为韩国现代民主政制的元年,是年总统大选,韩国首次实现了“不流血”的政权更替。此后,每任新总统上台均就廉洁从政信誓旦旦,但结果却是历届总统不得不就各种腐败丑闻低头向国民谢罪。

军人出身的民选总统全斗焕、卢泰愚离任后,相继在1995年因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和17年有期徒刑(后相继特赦)。以政治家或政客身份当选的总统同样难以争脱腐败的陷阱,金泳三本人虽勉强“平安着落”,但却因其儿子腐败而颜面尽失;一度被尊封为“民主斗士”的金大中,上台伊始推行南北和解之“阳光政策”,沉着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深受民意拥戴,但在他总统任上累计有12名亲属涉嫌腐败,3个儿子均因贪腐入狱,令他英名毁于一旦。由此,韩国历任总统前“腐”后继,卢武铉无非是步历任“贪腐总统”的后尘罢了。

与历任韩国总统的政治悲剧----人生悲剧相对应,韩国商界、企业界的大佬们,每每随韩国政权更叠而上演下狱、流亡国外、自杀等“悲情剧”。在中国国内部分学者及部分社会舆论眼里,韩国短短20来年就驶上现代民主国家的发展快车道很是了不起----是的,韩国总统、国会议员、市和道(中国的省)的地方行政长官、地方议员等等,无不通过民主竞选,而且,为阻止民选作弊,韩国一本正经颁行有《政治资金法》,外加司法独立,照说,韩国既属民主国家,又系法制国家,然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全盘移植于西方的民主政治并没有给韩国国民带来一片朗朗晴天......何以如此,笔者个人理解从大处归纳三条成因:

其一、受韩国历史形成的经济格局所限,韩国实行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民主化以前的年代不说也罢,时至今日,韩国诸多大企业实际上是“国家市场经济”的“政治附庸”,企业对政府的依赖----企业大佬向政界“献金”,最终形成政商结盟之贪婪,既非民主化不彻底,亦非法制不规范,首先是经济格局(现有经济基础)受历史所限。简单讲,人们可以在一夜间铲除军人独裁,却难以在几十年间彻底颠覆旧有的经济格局。后者不可能通过“革命”,惟有依赖几代人之持续努力加以“改造”......

其二、韩国归属于东亚文化圈,血缘、乡缘、学缘、人缘构成韩国社会关系的基本文化板块,成为韩国政治文化的重要“文化基因”。识者所察,政权更叠易,改造经济格局不易,对社会文化进行重构更为不易......

其三、“四缘”文化氛围系贪渎文化盛行的天然土壤......

卢武铉自杀,无疑再次对韩国国家形象予以致命一击。尤其不能不予正视的是,不仅仅韩国,整个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甚至于北美和西欧之外的世界各国,那些个照搬照抄西方民主政制模式的国家,不管其“脱胎”时间或长或短,其“换骨”的历史进程几乎没有顺顺当当的实例,而被弄得元气大伤的国家却比比皆是。

现实和历史再次正告中国人,处于经济社会转型阶段的国家,走什么路,采取何种政制,先转什么后转什么----转型的节奏控制,一定不可盲目崇洋媚外,而务必始终结合自身国情,社情、“文情”,充分考虑整个社会的承受力和转型的可控性,采取稳扎健行的审慎态度,逐步走出(通)一条紧扣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惟如此,一国的“现代化”方有可能以最小的转型成本获取最大的转型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