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之(二十八)——中国统计数据为什么被质疑?


华尔街日报2009年5月15日根据有关国际组织报告编发的对中国经济数据质疑的文章,引起中国社会和官方的极大关注。

社会舆论关注的理由是基本认可有关国际组织的质疑观点,关于中国政府出台的系列统计数据其可信程度被质疑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比如关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系列指数、关于中国工农业发展进步指数等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官方统计数据,作为中国普通民众而言,历来是将信将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政府的公信力太低,尤其是近年来,政府机构的腐败事件屡屡曝光,官民关系进一步恶化、政府机构官僚主义作风盛行,政府执法的公正性大打折扣,进而诱发政民矛盾不断升级。所以,基于这样的社会现状,民众质疑官方出台的系列偏重于“歌功颂德”的统计数据也就成为自然的事情了。

至于有关国际组织对中国统计数据的质疑,主要反映在统计数据自身的前后相互矛盾上。经济发展增加值与能源消耗增加值之间的矛盾是国际组织所质疑的主要理由。至于后来官方的有关解释和反质疑,事实已没什么意义。因为,自己的问题自己最清楚,如果我们的数据是切实的,又何惧一个质疑呢?如果我们的统计确实是文章式的、忽悠人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仔细反省反省了。

所以,针对此事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被质疑?而不是我们官方所采取的“说人家质疑缺乏依据”之反质疑。因为,要求人家拿出所谓的“质疑依据”,人家肯定是无从拿起,问题是,我们自己又能够拿出什么依据说我们的统计数据是不可质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