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名嘴”纪连海来徐开讲——“徐州是真正的帝王之乡”


《百家讲坛》“名嘴”纪连海来徐开讲——
“徐州是真正的帝王之乡”

  “也就是因为中学历史老师的身份,才让我和登上‘百家讲坛’的其他人比较起来显得特殊了。”

  “我讲课的风格挺让人‘意外’的,估计是我抑扬顿挫的声音,嗓门子太高。再加上我手上有一些动作。 ”

  就这样,让人“意外”的纪连海老师成为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最另类”名嘴。

  文/本报记者 高云天

  图/本报记者 张庆祝

  前天上午,徐州市国学大讲堂特邀纪连海先生报告会在淮海堂举行,千余名市民、学生前往听讲。作为擅讲明清历史的 “名嘴”,纪连海这次来徐州讲座,不仅是他的第一次徐州之旅,也是他第一次讲《帝乡徐州与汉朝崛起》。纪连海表示,在徐州人面前开讲汉朝、刘邦,纯粹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孔子面前卖《三字经》”,但自己抱着既尊重历史、又不拘泥于历史的态度,希望能向徐州听众呈现出“帝乡徐州”的魅力与精彩。

  纪连海来徐的行程因时间短而变得特别紧凑,记者采访一直没有安排上。前天中午,他讲座结束后,记者赶到饭桌上“狠狠”地采访了这位“另类名嘴”。

  由于《百家讲坛》的主讲人风格不一,纪连海算是最“另类”的一个。而纪连海也欣然接受“另类”的说法:“成功的人都有一点另类吧。”这位以学风严谨著称的老师言语中显露出北京人的豪气。在喝酒时,不管别人干不干,他总是爽快地一饮而尽。他说:“我是真诚的‘另类’,从喝酒上你就能看出来。” 

  “汉朝有很多东西都被后代记录、传承下来,谈及汉族、汉朝、汉人、汉文化等等都离不开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据总结,我国古代的开国皇帝约有三五十位,其中约有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被徐州所占。所以我说,徐州是真正的帝王之乡。而且从研究角度来说,研究汉朝历史,中国历史也就基本研究齐了,因为它后面的朝代几乎都在重复汉朝的‘东西’。”纪连海边喝边谈。

  一开讲,纪连海就表示,徐州自古所出的皇帝较多,但多有争议,如东汉刘秀、魏武帝、魏文帝、朱元璋等等,毫无争议的则有三位皇帝:一是汉高祖刘邦,二是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创立者刘裕,三是五代十国的南唐建立者李昪。

  纪连海说,徐州是“帝乡”,这毫无疑问。但徐州为什么能出这么多皇帝、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帝乡”呢?

  纪连海总结出了四大原因。

  首先是地理位置的原因。纪连海说,徐州是南北交界、兵家必争之地,是我国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且无险可守,使徐州人看尽了天下纷争。另外,中国自古以秦岭、淮河为界相分南北,徐州正好处在黄淮交界处,可谓地灵人杰。

  其次是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以前,甚至现在都有人会问:徐州有文化吗?纪连海回答:徐州不仅有文化,而且有浓厚的文化传统。他说,徐州是我国三大文化交汇融合之地,这三大文化指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和楚文化,其中楚文化的博大精深、浪漫主义情怀是其他不少文化所无法比拟的,这三大文化在徐州无意识的传播,形成了徐州自身特有的精品文化,影响至深。不然,现在的徐州也不会成为真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交汇的历史文化名城。

  再次是人文素养方面的原因。纪连海认为,人文素养主要指以刘邦为代表的皇帝们所体现出的智慧、温情、情义三个方面。刘邦打败项羽、称霸天下,其智慧(尤其是知人善任方面的智慧)是无人能超越的;同时,刘邦的最终取胜,得益于他的温情和知恩图报的情义感动了很多人,这些被感动的人(尤其是有能力的人,如萧何、张良、韩信、陈平等)愿意跟他打天下,并最终成为他当上皇帝的基石。

  最后一个原因,当然就是这些开国皇帝身上所具备的领导人应有的共性:个人素质、品质。比如刘邦,他不仅有智慧,而且知人善任、少有大志,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珍贵的。纪连海说,如果没有这样的基本质素,他们很难成为开国皇帝。

  论徐州 四大原因决定“徐州是帝王之乡”

  说汉朝的崛起,就要解剖汉高祖刘邦这个成功的个案。纪连海说,刘邦作为历史上一个非常出色的皇帝,有智慧,有文化,胸怀大志,不是人们所说的“没有文化”。如果他真没文化,就不可能当上开国皇帝,不可能有汉朝的崛起。

  在秦帝国时代,刘邦是一介草民,但也是泗水亭长。泗水亭长这个职务在当时很小,但是要考的。纪连海认为,如果刘邦没文化、没读过书,怎么能当上泗水亭长呢?

  再有就是公元前212年(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嫌咸阳人口多、宫殿小,于是大兴土木,在首都咸阳南郊修建阿房宫。因阿房宫工程巨大,秦政府便大规模征调各地民工到咸阳地区服徭役做工。泗水亭长刘邦,就在始皇帝三十五年被派到咸阳修建阿房宫,徭役为期一年。秦朝当时的户籍制度严密,平民百姓的生活圈子,大都局限于出身所在的乡县,不得随意流动外出。这次咸阳之行,虽然是差事徭役,对刘邦来说,也是大开了眼界。

  因为在此期间,刘邦遭遇了对他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一个事件———亲眼目睹了秦始皇的风采。关于未来的汉高祖与在位的秦始皇的这次相遇,司马迁在《史记》之《高祖本纪》里写道:当时,秦始皇出行,允许百姓道旁观瞻,刘邦有幸挤进观瞻行列,目睹了盛大的车马仪仗、精锐的步骑警卫,仰望到了始皇帝的身影。对于咸阳徭夫、沛县乡里的泗水亭长刘邦来说,始皇帝宛若天上的太阳,灿烂辉煌,使他的身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久久迈不动脚步,感慨至于极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反反复复只说这一句话。就是这一句话所传送的感慨,几乎概括了刘邦一生的政治走向———他有了“大志”,即要像秦始皇一样君临天下。纪连海说,我们可以认为,刘邦与秦始皇的这次偶然相见,不仅给刘邦留下了永远不曾磨灭的印象,而且决定性地影响了将来历史的进程。

  谈历史  刘邦曾被秦始皇风采折服:“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在讲座后,有听众问:刘邦是不是像一些书中所写的那样,在造反前是个无赖?对此,纪连海和我市著名文史学者田秉锷对此都做出了否定的回答。他们认为,那时的“无赖”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无赖,“无赖”在当时不是“坏词”,应是无“铁饭碗”、不依靠别人的意思。纪连海笑着说:“如果刘邦那时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无赖,哪还会有那么多朋友?萧何、曹参、夏侯婴等人也不会帮他。”

  纪连海在讲座中幽默地说,是他们纪家的先人纪信,在刘邦遭项羽围困在荥阳城时救了刘邦,不然刘邦当不上皇帝。当时外表酷似刘邦的纪信扮成刘邦,使刘邦金蝉脱壳潇洒而去,自己却被霸王活活烧死。记者问纪连海,那您和纪晓岚也是一家了?这遭到了他的否认, “我与纪晓岚家族没有一点关系”。

  刘邦的成功不是偶然。纪连海最后向记者总结说,刘邦性格豪爽、善结交朋友,自小不爱下地干活、一心只想将来干大事,造反当天自称“赤帝之子”,敢去赴鸿门宴,数项羽“十大罪状”,称自己计谋不如张良、治国不如萧何、打仗不如韩信……等等这些,无不显示出他的大丈夫智慧和勇气,显示出他是值得后人敬佩的成大业、成大事的人。

  答听众 刘邦曾经是个无赖?纪连海:“无赖”当时不是坏词

http://sqtg.cnxz.com.cn/xzrb/html/2009-05/26/content_293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