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为什么能够屡屡得手
李华新
张丽萍曾因犯诈骗罪被判入狱两年半,出狱多年后竟又重操旧业,以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的虚假身份骗取两名学生家长的转校、入学费人民币13.8万元。近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原审被告人张丽萍的上诉请求,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1万元。
(《中国青年报》090525)
还有一个关于央视女记者,被那位国情局长骗色骗钱之后,又加诸于报端的一个报道。事情并不复杂,为取得北京户口,20多岁的央视女记者张某被“国情局局长”骗财、骗色。日前,假冒“国情局长”的程朝俊一审被海淀法院判刑10年半。 (2009年5月24日《新京报》
只是这两件被骗事件,有一个共同点特点,那就是企图通过这些能够有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权利人,来得到通过正常渠道得不到的要求。现在每每到了看要高考和之后录取的之后,人们都希望自己孩子考得不理想,可以通过拿钱的方式来达到上学的目的,说实话这样的家长也是悲惨的,不然的话,机会采取罗彩霞的方式进行偷梁换柱的操作,因为这样的成本要低一些,而成功率却是相对较低,但是,如果是如此操作,那么不知到什么时候,就会东窗事发,就会被绳之以法。而作为现在的这两起事件,人们却是看到了,有些人不虽然不是直接操办录取等事宜的人,她虽然不是骗子,但是作为中间人,她也是不会白忙活的。因为这样的市井一旦有成功的机会,那么她也是可以从中得到好处。而这位以副校长身份出现的骗子,之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诈骗到手。一是这些中间人的作用也是很管用,那就是为朋友找到一位那个使得自己的孩子分数不够还能录取而庆幸,另外一方面则是一位学者社会上班时就是需要钱,只要是有钱,花了钱,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因此,即使是那位记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也是希望通过不惜牺牲自己的肉体,来得到自己的理想的工作。一个自称“国情局长”的骗子,骗术的“技术含量”并不高,而整个行骗过程听起来更像天方夜谭。可是,事实摆在这里,让人不得不信。仅仅是冒充一下“国情局长”,仅仅是一份根本不存在的“特工”工作,就让一个20多岁的央视女记者乖乖地奉献金钱、奉献肉体,究竟是骗子太狡猾,还是我们的女记者张某太傻太天真呢?
其实,不管是那位副校长的朋友,还是这位女记者,并非都不聪明,因为傻人才不会去搭讪这样的关系,而不管是这位副校长,还是这位局长,在一开始与其接触的时候,就在考虑如何行骗的事情了。
因为,人们对于权利的崇拜,已经使得人们的善良和甄别,不起任何的作用,而且现在这些上学、办北京户口的事情,都是属于难办的事情,不是某级的领导是不会办的,也是办不成的。而社会上有些人心术不正,不走正途,总想着与官员拉关系,以便可以轻松地升职位、找工作、捞钱财。所以即使面对骗子,也自作聪明地以为抱上了大树,放松了对骗子身份真伪的鉴别。
骗子是一位善于揣摩人们心理的心理学家,因为他虽然不是什么校长、局长,可是知道这些“长们”是一位这一种权利,是可以办自己办不到不成之事的能人,于是利用金钱,利用自己的身体,要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的话,那么,即使是花钱,用身体能够办成这些事情,自己也就认了,因为现在的潜规则,就是需要托人办事时,需要付出的代价,而骗子们之所以屡屡得手,就是摸清了人们这种心理。可是人们都忘记了,要是用钱能上学、办成户口的话,那么,这样的好事会从天而降的话,那么标价直接买就得了。而且凡事标榜自己的办这些事情需要钱的人,其目的就是为了要你的钱,只是令人想不到的是那位女记者,恰好是女性,那个骗子就顺道连色也一起骗了。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