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问题的本质何在?


中国教育问题的本质何在?

 

没有深刻、全面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因而也没有产生具有世界影响和时代影响的教育家。这无论如何与一个12亿人口要接受教育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不相适应的。旧中国,教育基本上受西方教育思想与理论指导;解放后教育改革,我们基本上采用前苏联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以后又加上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教育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在许多方面是慢慢赶着西方教育的步子走,各种教育思想和理论及其实践,都在中国留下了烙印,这也可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获得“杂交优势”。可是,由于没有很好地总结自己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忽视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研究,没有形成权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和理论,于是

 

“杂交优势”少,而“杂交劣势”多,使今日中国的教育出现了严重问题。

 

要充分认识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并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或不可能产生伟大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而是在于一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一段时期没有“百家争鸣”的学术自由环境,每有新见解就乱批一通,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二是在计划经济全国划一的情况下,纵有一些新的教育思想,也无实践的机会和园地。没有实践检验,即使正确的教育思想也无法肯定、丰富和光大,自然就无法上升成为系统的教育理论。这表明教育的问题不仅仅在教育之中。

 

教育机制应变能力太差。教育体制、教育大纲、教育管理等等,不仅全国划一,而且是长期以来基本不变。而现实生活是一日千里地前进,新学科。新知识、新要求不断涌现,我们的许多事情往往要经过许多年议论之后,甚至要等到最高层讲话,才有点动作。改革的决议并不完善,作了决议还不等于得到实行,有时甚至刚动了一点,又在“深化改革”的名义下改了回去。另一方面,在教育实践第一线中,许多校长和教师的首创精神和改革探索,没有得到足够尊重,没有及时总结推广。我们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根本问题是应变能力实在太差,缺乏勃勃生机和巨大活力。

 

教师质量需要提高。我国有许多优秀的高质量的教师,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从总体看,教师质量不高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有一些中小学教师是中学毕业教中学。小学毕业教小学,不仅没有教育思想和教育心理学的训练,不懂教育方法与艺术,就是知识也是严重不足的。即使大学毕业的教师,许多也没有经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训练。更何况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的发展,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五年后知识就陈旧了。因此,“终身教育”首先是教师要接受终身教育。由于长期“左”的错误,教师社会地位低、待遇低,因此社会的导向是优秀人才不学师范,学了师范也不愿当教师,当了教师留不住,这更从起点上降低了教师的质量。事在人为,名师出高徒,怎么能指望质量不高的教师能够教出高质量的学生,使中国教育走出困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