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破冰之旅
鲁宁:2009年5月25日中保个人专栏文章
敌人与朋友从来以利益划线,颇具戏剧性的“政治话剧”终究大大方方上演。
鲁宁:2009年5月25日中保个人专栏文章
敌人与朋友从来以利益划线,颇具戏剧性的“政治话剧”终究大大方方上演。
民进党籍的台湾高雄市长陈菊女士,上周四至本周日造访大陆。
陈菊决意踏上破冰之旅前,曾通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蔡英文回复“民进党中央尊重陈菊的决定。
世界运动会明年在台湾高雄市举办,陈菊此行的冠冕理由是上大陆行销世运会,同时向大陆汲取北京奥运会举办经验。可明眼人一瞧便知,陈菊此行解开了民主党藉现职高官不予大陆官方来往的作茧自缚。故而,陈菊此行系典型的破冰之旅----政治之旅,而不只是一次单纯的“体育之旅”。
民进党高层并非人人油盐不进。其成员与大陆“眉来眼去”者也非个别,两岸政治风云、政治时势千变万化,聪明人谁不想为自己(包括党内小团体)留一条退路或生路。
民进党藉台湾官员踏访大陆陈菊并非第一人,去年7月,台湾云林县县长苏治芬曾以推销台湾农产品做名头包机造访北京。当然,相对于苏治芬,陈菊系民进党的中常委,高雄市系台湾的直辖市,位阶显然比苏治芬高出两格。
世界运动会明年在台湾高雄市举办,陈菊此行的冠冕理由是上大陆行销世运会,同时向大陆汲取北京奥运会举办经验。可明眼人一瞧便知,陈菊此行解开了民主党藉现职高官不予大陆官方来往的作茧自缚。故而,陈菊此行系典型的破冰之旅----政治之旅,而不只是一次单纯的“体育之旅”。
民进党高层并非人人油盐不进。其成员与大陆“眉来眼去”者也非个别,两岸政治风云、政治时势千变万化,聪明人谁不想为自己(包括党内小团体)留一条退路或生路。
民进党藉台湾官员踏访大陆陈菊并非第一人,去年7月,台湾云林县县长苏治芬曾以推销台湾农产品做名头包机造访北京。当然,相对于苏治芬,陈菊系民进党的中常委,高雄市系台湾的直辖市,位阶显然比苏治芬高出两格。
政治总被时势牵着走,能顺应时势者为俊杰。6年前同为高雄市长、至今仍系民进党大佬的谢长廷欲借“开启两岸城市交流”的藉口造访大陆,结果遭致民进党内舆论大哗。哈哈,世事难料,此一时彼一时矣!
前一阵子,民进党另一大佬、前台湾“副总统”吕秀莲也放话欲访问大陆。虽说能否成行还难说----即使成行,过程之中亦难免一波三折,但自“胡六点”发表以来,加强对民进党的统战接触已然成为大陆对台工作新的重大任务。争取促成吕秀莲的大陆行自不在话下。陈菊造访大陆成功,印证大陆两岸新政已撼动绿营.
陈菊大陆行顺顺当当,她前脚刚走,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将在本周造访大陆,吴伯雄来大陆的“正事”系前往南京出席孙中山先生纪念活动,“副业”则是上京会见胡总书记,举行第二场“胡吴会”(上一次是去年5月28日,被海峡两岸舆论定义为“开启了第三次国共合作新旅”)。
马英九“执政”一年,台海关系改善进展之快,出乎所有观察人士预料。陈菊前脚走,吴伯雄后脚到,看似巧合,其实颇值得玩味。识者所察,陈菊在民进党内属“铁杆深绿”人士,尽管她此行以“行销世运会”为目的,一再强调既不代表民进党,也没有“党对党”接触之特殊使命,但其大陆行事实上已产生了诸多“边际效应”,譬如为小马哥“执政”周年送上一份“礼”就属一例。就此,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自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就国共两党而言,由这份“礼”作基础,本周晚些时候举行第二场“胡吴会”,国共双方就更能以平常心沟通对话哈----起码,民进党对第二场“胡吴会”乱扣“红帽子”的空间已被大为压缩......
去年底,胡锦涛主席发表对台关系“胡六点”时,曾专门向民进党人士喊话:“对于那些曾经主张过、从事过,追随过台独的人,我们也热忱欢迎他们回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来”,“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分裂立场,我们愿意作出正面回应”。时隔半年不到,以陈菊大陆行为起点,两岸交流沟通的又一扇大门悄然开出一条缝。
5月17日,“海峡论坛”在大陆举行,台湾各界人士数千人出席论坛交流,同一天,民进党在台湾举行“呛马游行”,说是计划参加人数80万众,实际却缩水至8万众,且中途草草收场。撇开政治把戏的吊诡和无聊,以及两岸交流你来我往的种种“故事”,民进党包括台湾的其它在野党派,甭管嘴上多么“硬气”,内心都有与大陆交流沟通的迫切,否则,面对两岸和平发展之时代大势,逆势而行者不说一定立马被时代所淘汰,进一步被边缘化则不可避免矣。
未了提醒一句,无论国共交流还是未来的“民共”交流,均不可一帆风顺,大陆媒体只须把握“交流沟通接触合作发展”乃大时势之主线,断不可为过程之中的一波三折大呼小叫失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