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与机床业的发展03


  汽车业与机床业的发展03

  1、技术性能、品种不能完全满足汽车高端产品的需求。

      目前,在汽车制造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国产机床一般中低档次的多,高档次的较少;通用类机床多,特殊功能和个性化的机床较少。以致汽车制造业应用的许多高精度数控机床、数控复合机床、高效专用数控机床还是多数采用进口。

  2、故障较多,可靠性不高。

      多年来,国产机床可靠性问题较突出,影响了国产机床在国内外市场中的声誉,亟待引起高度重视。许多机床厂家往往忽视机床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大部分功能部件未作工程试验和破坏性试验,同时不少机床厂家所选用的元器件质量不过关。机床销售后故障率高,精度达不到合同要求的现象屡见不鲜。

  3、系统集成能力偏低。

      目前,国际一流机床制造企业已经完成了从简单出售设备到能够提供成套的、综合的整体解决方案的变革。而这种变革,要求机床供应商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技术实力。总体上讲,国内厂家还缺乏将工艺系统、物流系统、信息系统集成为制造单元或生产线的成熟经验和技术。特别是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技术、工艺参数优化专家系统技术的开发应用深度不够,这些主要表现在发动机零部件柔性化生产线和装配线、汽车车身焊装生产线、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大型铸造生产线等方面。这是我们与国际水平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4、三漏现象尚未完全根除,外观仍有待改善;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与用户的期望尚有差距。

      不少国产机床不够重视设备的外观、标识、三漏。同时,在交货期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也做的不够理想,直接影响到用户投产发挥效益和设备的正常使用。

  联合创新、协同发展

      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降低制造成本已是大势所趋,也是企业永恒的课题。而采用国产机床是汽车制造业生存和降低成本的需要。

      工艺方案是产品质量、生产能力保证的关键,直接影响制造成本,更决定了投资费用,同时又是制造技术先进与否的体现。因此,汽车业应更多地为机床业提供解决汽车制造工艺方案的支持,特别是具有长期积累的使用经验,使国内机床供应商更深入地掌握汽车制造的工艺流程,开发适合汽车生产需要的工艺专家系统软件,能够向用户提供高水平的交钥匙工程。

  近年来,汽车业在高端产品制造、高精度高效制造以及关键工序上引进了大量的进口机床,投资巨大。从进口机床热点中寻求突破口,汽车业应更多地为机床业提供进口机床国产化替代的机会,开发应用国产新机床。而面对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对手,中国机床业也要进一步分析行业特点和产业特性,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系列化、模块化的数控机床产品,满足汽车和零部件制造生产的需要。

      要实现两个行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相互的支持和协作。汽车业和机床业应走联合创新、协同发展的道路。近年来,东风汽车公司为此做了很多的努力,拥有多个与国产机床厂联合开发、应用国产机床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