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可供选择的对策01


义务教育可供选择的对策01

 

 

增加义务教育经费对于保证普及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可供决策者选择的增加义务教育经费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增加公共教育经费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7年的统计,发达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平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7%,发展中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平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在我们所研究的这些国家中,除了马来西亚较高外,其他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均低于4%,有的甚至低于3%。就这些国家而言,首先应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在确定的期限内达到4%这一目标,然后制定明确的国家政策,规定公共教育经费的增长应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同步。同时,还应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教育支出应占各级政府财政支出最低限比例。从世界许多国家教育发展的经验来看,公共教育预算占中央政府总支出的比例应不低于15%,在地方政府一级,比例应更高。

 

提高义务教育经费占国家教育总支出比例 首先要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各级教育决策者和全体人民达到一种共识,认识到对义务教育的投资与对其他教育阶段的投资相比,是个人和社会受益率最高的投资。同时,要采取具体措施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支出的回收率,从而使提高义务教育经费在教育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成为可能。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来看,可供选择的措施有: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收取合理范围的学费;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鼓励私人和社会团体办学,鼓励开办诸如开放大学和电视大学等支出低而效益高的学校。

 

多种渠道筹集义务教育经费 在发展中国家,通过非政府的多种渠道集资办学还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我们知之尚不多,但从中国近些年的经验来看,既有必要又有可能。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是穷国办大教育,政府很难提供普及义务教育所必需的全部经费,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弥补政府教育投入之不足。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使人民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一部分私有企业得到了发展,也为学校兴办企业提供了机会,这就为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这些年对尊师重教的广泛宣传,为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提供了舆论基础。但是,决策者在这种形势下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制定恰当的政策,才有可能使多种渠道集资步入正轨,持续发展下去。我们认为可供选择的政策有:首先,为了表明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支持,可以在政府教育预算之外,再拨出与集资等额的匹配款项用于义务教育。各级政府切不能因有了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而忽略了政府的义务,把普及义务教育的责任推到了百姓身上;其次,集资是一项自愿的事业,国家不能强迫只能鼓励,国家可以通过税收减免的立法来鼓励个人与企事业单位损资兴学;第三,将校办企业的运营与学校日常工作分开,设专人管理,从而使校长和教师能够专心致力于学校教育;第四,通过立法,保证所集资金全部用于教育,特别要用于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