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5月6日的《经济半小时》将目光聚焦在信用卡套现问题。各媒体在跟进报道中甚至采用《信用卡1分钟套现 银联银行“圈地”滥发POS机》这一标题。更有媒体评论指出,银联所推行的直连POS应当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进而呼吁对中国银联和旗下的银联商务公司进行拆分。
实际上,信用卡套现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使用POS机进行信用卡套现早就是一个问题,只是不经常引起关注而已。如果笔者没有记错的话,几年前央视的焦点访谈也做过类似报道。
将矛头指向中国银联和各商业银行是这次媒体报道中的一个倾向。客观的讲,银联和银行出于竞争目的而忽视对POS商户的管理和核查的确是信用卡套现泛滥的一个原因。按现在的银联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发卡行、代理行、中国银联都可以从中分得一杯羹。作为以逐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银联、银行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展开激烈竞争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假如银联和银行竞争导致利用POS机进行信用卡套现猖獗的逻辑成立的话,那么POS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银联自然需要承担最大的责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银联,并不是由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中国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而是其控股的从事银行卡收单专业化服务的银联商务有限公司。中国银联与生俱来的官方背景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旗下的银联商务更是在全国POS机市场攻城略地,风光无限。虽然笔者也赞成对中国银联和银联商务进行体制性拆分,但并不是基于以上理由,而是从打破垄断和公平竞争的角度出发。
我以为,银联与银行之间的竞争并不是信用卡套现猖獗的主要原因。分析利用信用卡套现的过程可以发现,整个套现过程的参与者并没有谁的利益被直接侵犯。从套现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得到了需要的现金,相应付出的是比在发卡行提现更低的提现成本和利息成本。商户、POS机提供方、银联都得到了自己相应的收益。而承担了最大风险的发卡行,实际上也没有承担很大的风险。相反,发卡行还可以从交易费当中分得最大一份——70%。毕竟大多数信用卡套现者并非有意进行信用卡诈骗,只是缺乏短期现金周转而已。这一点,可以从我国信用卡的整体违约率上面得到印证。在信用卡套现比较广泛的情形下,假如这种风险很大,那么我国信用卡的违约率就不会长期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信用卡套现泛滥是有深刻原因的。笔者以为,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持卡消费不便和个人短期贷款成本过高。信用卡套现者的出发点大多是为了解决短期中小额度现金短缺问题,而信用卡套现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方式。套现出来的现金大多会用于某种支付,而这种支付在当时显然是不能通过刷卡来解决。这就说明,刷卡环境欠佳是导致信用卡套现广泛存在的第一原因,而个人中小额度信用贷款难又从另一个方面刺激了这一现象。
很多人可能对此会存有疑问,在他们看来,现有的刷卡环境已经比较完善,不应该存在刷卡难的现象。但实际上,从全国范围来看,刷卡环境虽然近年来有了空前改善,但距离市场要求还很远。即便是在大城市,火车站、汽车站等公共服务行业和部分批发、小型零售行业都未能实现刷卡无障碍,更遑论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
刷卡环境欠佳是中国支付清算环境不完善的一个具体表现,也是制约中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原因之一。顺便提一句,央视将信用卡套现与滥发信用卡相提并论并不合适。在中国,信用卡滥发现象并不明显。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信用卡业务才刚刚起步不久,大多数人并不拥有信用卡,也不存在大面积的信用卡违约风险。信用卡套现是中国刷卡环境欠佳的一种具体表现,这是一种明显的违规行为,但将其简单的等同于信用卡诈骗也并不合适。
在刷卡环境和个人信用贷款环境未能明显改善之前,利用POS机和网络进行信用卡套现的行为也不会消失。尽管这种手段并不高明也不复杂,但是在参与方都能各得其所的情况下,这种违规行为应当怎样遏制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在一定程度上,信用卡套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取得短期贷款太难,资金全部都被银行放给了国有大型垄断效率低下的但有国家信用背书的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无法取得短期流资,那么刷刷卡算个什么大事?真是少见多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