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从“人权”的高度看待“减负”!




  放学后大约下午6点到家,到家之后啥也不干倒头就睡,第一觉睡到吃晚饭的时候,晚饭后写作业;夜里11点左右睡第二觉,大概夜里1点,他家的闹钟会铃声大作,这时小金会再次起床复习和预习功课;大约到凌晨3点小金开始睡第三觉,到了早晨5点,小金一夜的睡眠结束,新一天的学习生活就从这时开始了。这是北京市朝阳区的高二学生小金发明的“三段睡眠法”,常用于模块考试之前或者作业特别多的“非常时期”。一位对9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在5.5个小时到7个小时之间。(据4月29日《中国青年报》)

  

  常识告诉我们,未成年人的睡眠时间应在8个小时以上,而现在的孩子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左右。为了提高睡眠的效率,孩子们竟然被逼“发明”出了“三段睡眠法”。深更半夜,熟睡之中,要被闹钟吵醒,还要起床做功课——这是什么滋味?我简直不敢想像!

  

  “减负”!“减负”!报道的核心思想是呼吁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网友的留言也大都是为孩子叫苦叫累。的确,上学的孩子们太累了、太苦了、太可怜了!打破应试教育的魔咒、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不仅理所应当,而且刻不容缓!可是,这仅仅是“减负”问题吗?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