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3G的元年。随着各地网络的开通,网络和各类媒体的宣传多了起来,为其做广告的不乏李开复和丁磊这样的大腕儿。伴随第三代移动通信即3G牌照发放,动辄上百亿元的建网投资、一轮接一轮的设备招标、形形色色的市场推广...在5月17日“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前后,更是达到顶峰。三个电信运营商各自持有3个3G国际标准之一――中国本土、美国CDMA2000、欧洲WCDMA,更使这场较量增加了几分“火药味”。
中国移动依靠强大的资金实力,为力推3G上网笔记本提供了有吸引力的终端补贴;中国电信天翼3G网络覆盖已达342个城市,7月底将覆盖500个城市;重组后的中国联通首批55个城市的业务已经开始试商用,年底网络覆盖将达全国284个城市。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9/6/1/178416.html
无论是可视通话、无线上网,还是手机电视、音乐游戏,三个运营商正在以应用“试水”用户,辅之以“低价圈地”策略,争夺用户仍在渐次“升温”。但在3G经济繁荣的背后,武巍认为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我国大中城市移动通信日益饱和、运营商之间竞争白热化、3G至今仍缺乏诸如短信等第二代移动通信的“杀手锏”应用,而“中国标准”TD-SCDMA更是面临着产业链稚嫩等重重困难。
3G能否刺激中国经济?能否如愿惠及百姓?能否打赢科技自主创新“第一仗”?……由3G衍生的各个追问,至今没有人能予以肯定的回答。按照电信运营企业规划,今年中国3G建设总投资预计为1700亿元,这一投资的拉动效应目前尚不明显。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显示,一季度,全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达196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远低于去年同比10.8%这一数字。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9/6/1/178416.html
而在语音通话的消费习惯并未有明显改变的移动通信环境中,以移动互联网为显著特点的3G究竟有多大的市场需求,能不能给电话用户带来诸如资费、便利等实惠?时至今日,多数用户仍持观望态度。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兴领域,开发更适合中国百姓消费习惯的业务才能带给用户3G体验。在短期内多数用户形成非语音消费习惯还不大可能,只能在起步阶段坚持走普及化和高端化并举之路,逐步培养3G消费市场。”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9/6/1/178416.html
八家应标网络设备厂商的报价低于TD-SCDMA二期报价。虽然这与技术进步和产品硬件集成度提高有很大关系,但低于第二代GSM网络设备的价格使得TD-SCDMA似乎已经陷入了价格战的怪圈。从目前TD-SCDMA产业链的发展来看,其成熟度远低于其他两种3G制式,价格战的过早出现容易导致后期研发投入不足。TD-SCDMA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后续技术演进能否顺利进行,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忧虑。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9/6/1/178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