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的楼市(金融危机杂谈之十七)


困惑的楼市

(金融危机杂谈之十七)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房地产进入了黄金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已进行了二十多年,而且还将延续二、三十年。

千年难逢的历史机遇造就了一个新阶层,这个阶层人们叫他们为开发商。开发商建造出来的房子便叫商品房。中国人喜欢把重要的事称为天大、地大。自古以来,中国人把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而住就是人们生活中的第二重要的事情,我们可以说“人以住为地”。

现在中国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居住条件的提高便成为人们最关注的大事了。

前几年,一线城市的房价疯涨,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的房价动辄都在一万多、两万多元一平方米。而且有段时间房价上涨得不正常,这个月的房价还在12000元一平方米,下个月说不定就涨到了13000多元了。加上各个城市不断有开发商不顾被拆迁户的诉求,强行拆迁,甚至出现被拆迁人死伤的事情,引起人们的公愤。可以说房地产开发商是最具争议性的一个阶层。

开发商也有话说,著名的“房子不是为穷人建的。”一句大实话激得许多人同仇敌忾,奋起声讨。开发商也有委屈,有开发商声称,房价高是由于地价高,建房的各种收费也高,房地产开发商的大部分利润都被政府拿走了。

政府也有难处,许多地方的财政收入中,土地开发的收入占了相当比例,少了高地价的收入,财政将入不敷出,更谈不上有余钱去搞点建设了。

金融危机的影响,股市的低迷,使得一线城市的房价在去年有明显回落。尽管房价下降了,但穷人还是买不起的,买得起的呢,又期待房价进一步下跌,持币观望。有学者建议人们等待楼市跌到最低再买房。问题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底。去年广州市一位厅级官员说现在房价太高,建议人们三年后再买房。不知道这位官员凭什么知道三年后房价会很低。这就造成了一系列困惑:政府要不要救市?怎样救市?楼市什么时候到底?如何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居住问题?

在这种舆论氛围下,尽管房价下降了,但商品房的销售量也下降了。房价就这样,当人们预期房价会涨的时候,便会争先恐后去购房,这就进一步推高房价,这里面有一种供求关系。当人们预期房价还会下降的时候,便会裹足不前,等候观望,商品房销售就会减少,这也是一种供求关系。

但经济形势是不断变化的。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央投入了4万亿元扩大内需,加上地方政府的投入,各商业银行放宽贷款,国内流动性资金充裕,人们对通胀的担忧日益加深,全国房价已连续三个月上涨。学者们又开始对房价是会涨还是会降进行激烈的争论了。这可苦了那些持币待购的人了,听谁的好?

中央提出关注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就是关注民生的重要方面。中央在4万亿拉动内需的投入中有相当部分是作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专项资金。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长期的,国家的财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好中国人的住房问题,住房市场化仍是解决居住问题的主流,对住房条件预期过高还不现实。想等到房价跌到底再买房也是很难把握的事情。什么时候买房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感受,千万不要听别人去忽悠,不管他是学者还是官员。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