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长沙市“求贤若渴”揽人才


    在长沙市日前召开的全市干部队伍“五百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同时部署了长沙引进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工作,决定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引进和储备1万名优秀青年人才,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眼界开阔的人才队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强调,当今世界,谁拥有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发展当中争取主动、在竞争当中赢得未来。要切实抓好引进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工作,为长沙打造人才高地,集聚竞争实力。 

    6月5日至7日,由市领导谢建辉、陈泽珲、虢正贵、文树勋、姚永春、何寄华分别带队的揽才团队,走进北京、西安、南京、武汉、成都、上海六大城市的重点高校,掀起了一股股“揽才旋风”。长沙市决策者求贤若渴的爱才之心、敢为人先的揽才之举,值得称赞,令人感佩。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贵在用人。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今天,什么举动最有远见?储备人才。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增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千方百计吸引优秀人才,是著名跨国公司国际竞争的主要战略之一。一些曾经领先的国家和地区在后来的发展中之所以后劲不足,发展速度趋于下降,最终被抛在后头,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战略性人才储备以致人才不能满足需要。长沙市提出这样一个引进人才、储备人才、使用人才的计划,正是策应了发展所需。引进储备优秀青年人才,一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经济结构的调整取决于人才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换代取决于人才的升级换代。二是全面提升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市场竞争本质上讲是人才的竞争,市场优势的关键是在人才的优势。三是激发整体创造活力的内在要求。通过引进储备优秀青年优秀人才,必然产生一种“鲶鱼效应”,激发一种互动活力,既能使长沙形成人才的“磁场”,也能使人才迸发创造的活力。因此,长沙市的人才计划实在是明智之举、创新之措、务实之为。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和蔓延,各地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格局正在重新“洗牌”。度过金融危机的瑟瑟寒冬、迎来姹紫嫣红的发展春天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金融危机过来的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更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长沙计划未来3年内重点引进1万名优秀人才,如此大手笔的求贤盛事,既是金融危机之下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应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务实举动,还能为实现“创业富民”、“弯道超车”储备后劲、练好内功,实为一举多得。同时,金融危机下,就业问题成为世界各地的头等难题,因此,当前揽储人才,资源丰富。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一方面人才需求不足,另一方面人才供给充足。第三,目前揽储人才,成本合算。现在的年轻人,更加看重的是实现价值的平台和施展才华的空间,人才引进储备的成本相对较低。长沙在这个时候启动引进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工作计划,应该是低成本引进的最佳时期,也是积蓄发展后劲的最佳时机。 

    当然,引才是为了用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需要的是机制环境。我们遗憾地看到,一些地方将人才引进来之后,不闻不问、不管不理,让很多人才有一种被冷落感。因此,要坚持以用为本,创新人才政策和科研机制,建设与国际接轨、与地方实际结合的人才基地,创造有利于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环境和机制。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并不仅仅是长沙独具慧眼,看到金融危机是引进人才的最佳时期。曾有报道说,我国最高级的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最初的引进标准是55岁以下的国际知名大学的终身正教授,但是逐渐地,标准放宽到了60岁,甚至副教授,甚至企业里的高级工程师……尽管标准一再放宽,各部门仍然在为能否完成引进任务而心急上火。正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生物化学家贾伟所说的,“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的鼓励人才发展的环境,任何人才计划都无济于事。”我们欣喜地看到,此次长沙市为揽得人才归,不仅市领导分别带队赴各地求贤纳才,而且出台了详尽的优惠政策,构建人才激励机制。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若用人者赢得人才之心,人才便会尽其智以助发展。“愿为长沙多输送人才”,这是众多高校的声音;“长沙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当然愿去长沙发展”,大学生们纷纷这样表示。在北京、西安、上海、武汉、南京、成都等地,去长沙发展创业成了各重点高校莘莘学子们的理想和愿望!我们有理由相信,长沙已经为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人才做好了一切准备。 

    燕昭王高筑黄金台,千金买骏骨,为求天下贤才;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动;求贤若渴之人,也会真正爱惜人才,使用人才。期待星城长沙把引进和使用人才的好政策落实落实再落实,倍加呵护帮助其茁壮成长,从而真正把长沙打造成优秀人才集聚之都、智慧创意涌流之源、投资兴业首善之地,这样,星城长沙逆势而上、实现弯道超车便有了重要支撑,也将为全国树立“求贤若渴”、“求才若渴”的示范样本。 

    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发展,人才战略是永恒的战略!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下,人才更是第一位的。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掌握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权。长沙,从北京、西安、南京、上海、武汉、成都出发,招揽天下英才而用之。随着长沙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不断落实,随着长沙引进人才机制的日益完善,一个高朋满座的长沙,一个人才济济的长沙,一个精英荟萃的长沙,必将横空出世、倚马可待。 

    我们真诚地希望长沙的“人才战略”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地方党委政府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储备人才、使用人才,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跨越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