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统筹城乡探出新路径


  统筹城乡,重庆探出新路径

  飞机在蓝天白云中飞行,透过眩窗,俯瞰大地,在渝黔两地山峦上发现森林、植被差距较大,一边是森林茂密,一边是荒山秃岭,身边乘客告诉我:“薄熙来在重庆打造‘森林重庆’,重庆市将新增森林面积15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多种树,既美化环境,又起到了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滑坡的功效,既利于环保,也利于城市发展。 薄熙来凭这一点将会在重庆留名。”

绿树掩映的重庆南岸区黄桷垭镇

 绿色南山

  森林重庆,打造统筹城乡良好的生态环境

    山城重庆,75%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实施森林工程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编制《重庆森林工程总体规划》,计划筹资480多亿元,实施森林工程。 预计到2017年时把重庆市打造成森林城市,将植树178万亩,总投资将达480.34亿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林业产值和农民人均林业年收入分别达到500亿元和1000元,把重庆全市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系统稳定、林业产业发达、生态文化丰富的森林城市。 据悉,全市森林工程规划建设5473平方公里的森林,其中主城区要达到2737平方公里。

 绿色屏障



  薄熙来说,在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健康重庆、平安重庆、森林重庆中,核心是建设森林城市,要把主城区和整个重庆逐步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解放思想,高度重视林业,吹响大搞林业的号角,让重庆的山河尽快披上绿装。大力植树造林是重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核心任务,是重庆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基础。建设森林重庆,是改善和提升重庆国土价值的需要,是改善和提升农民致富环境的需要,是改善和提升重庆投资环境的需要,是改善和提升重庆人生存环境的需要,也是发展重庆旅游的需要。

  重庆市长王鸿举强调,高标准建设森林重庆,必须注意“三个结合”、实施“五大工程”。森林工程覆盖城乡,兼具生态、经济、社会多重效益,要注意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市场开发与科技创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要着力推进城市森林、农村森林、通道森林、水系森林和苗木基地五大森林工程。

  文化重庆,扛起统筹城乡的精神文明建设大旗

  “小年弄文墨,不识戎旅难。一朝事鞞鼓,策马度涂山。涂山横地轴,万里留荒服。悠悠正旆远,騑骖一何速。流月挥金戈,惊风折寒木。行闻汉飞将,还向皋兰宿。”唐代寇泚《度涂山》诗中的“涂山”,就是今天的重庆南山,唐代白居易《涂山寺独游》云:“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涂山来去熟,帷是马蹄知。”明代布政司参议曹学佺《登涂山绝顶》云:“百折来峰顶,三巴此地尊,层城如在水,裂石即为门,涧以高逾疾,松因怪得存,瑞堦金翠色,人世已黄昏。”南岸区黄桷垭文化艺术墙留下不仅仅是文化的芬芳,更让统筹城乡贯穿一种文明的动脉,精神的力量。

 南岸区黄桷垭文化艺术墙

  五年前,重庆南岸区黄桷垭镇曾确立“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园林式旅游小城镇”目标,如今正变成现实。

古色古香的山顶餐厅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统筹城乡不仅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更要缩小人们的素质差距。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风文明,积极倡导新风尚。加大科学普及力度,促进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致富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高速公路旁绿树成荫,山顶为老君洞玉皇殿

  产业重庆,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可持续性的保障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村的发展方向应是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管理民主化。

让丘陵披上绿装

重庆博望生态农业科技园

 落日余晖下的巴南农村

   重庆博望生态农业科技园界石镇武新村,投资1300余万元兴建,占地250亩,专业从事园林景观工程、优质花卉苗木栽培、盆景栽培、高新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和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农业企业。该科技园紧盯国内外科技前沿,突出科技特色,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与高新农业技术相结合,引进、繁殖、生产了200多个品种,共计10万余株(盆)中外优质花卉苗木及部分珍稀植物品种。这是继寰林园林、鸳鸯生态园和恒田农业生态园开园后的第四家有规模、有档次、有特色的现代农业科技园。

  创新重庆,统筹城乡的制度体制保障

  这是统筹城乡最难的空间地带!“积极推进改革试验,建立统筹城乡发展体制。”这是国家赋予重庆的使命。

重庆土地流转已形成五种模式,提高集约化及使用效益。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林权改革,完善规则和服务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围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导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围绕统筹城乡建设管理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围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体系,推进社会保险扩面。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工作抓手,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建立统筹城乡的土地利用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经营关系要长久不变。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建设中的生态酒店为城乡人民提供新的生活空间

  要在农村科学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配置资源作用,推动资源要素双向对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立统筹城乡的金融体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改善城乡金融服务。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管理体制。重庆政府与民间、学术界和从事统筹城乡实际工作的精英正在破题。

  蔡律  2009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