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改革开启权钱游戏之门
丁启阵
我这会儿准备既替百姓说话,也替共产党说话:坚持高考招生制度的公平原则,既符合百姓的利益,也符合共产党的利益。
不久前,得知教育部要对高考招生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即改变所谓“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方法,将平时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总分,将包括德智体等综合素质作为录取参考,我第一时间连续撰写了几篇文章进行批评。我认为,这种“改革”会给腐败提供土壤和空间。之后不久,还应邀到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参加了一次节目,发表自己的看法。
说实话,写博客文章、做电视节目的时候,我的议论都是理论分析加情理推测,教育部考试中心进行的“改革”是否一定会出现我所担心的情况,还是未知数。现在,此刻,事情被我不幸言中,我的担心有了强有力的佐证。
《京华时报》2009年6月21日《浙江高考加分公示内容删繁就简遭质疑》一文,报道了有关今年浙江省高考加分的公示的一些情况,有如下一些信息:
看到浙江教育考试网公示的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加分考生名单后,有考生家长反映,公示的4000多名考生,关于学科竞赛加分和体育加分的考生,只有报名序号、考生姓名,没有具体比赛项目。看到这样的公示名单,即使参加高考后在家休息的学生看到,也无法知道他们是否自己的同学,是哪个学校的,因而无从监督。
由于学生家长普遍反映看不懂、看不明白公示内容,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负责接受情况反映的一位工作人员提示他们去网上看2008年的公示。有记者在浙江教育考试网查阅了该省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政策加分考生名单公示公告,看到了紧挨其下的一份“浙江省2008年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测试认定合格名单公示”。这个名单中,考生姓名、性别、报名序号、地区、所在中学、体育项目、等级、认定结果,列举得清清楚楚。同时,198名“三模三电”的考生详细信息,也一目了然。
记者多次试图采访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新闻发言人张江琳,开始时,张江琳均以“开会忙”为由拒绝接受采访。几个小时后,他给记者发短信说:“这几天我都不在单位,情况不了解。公示内容网上已有,请查阅。”
过了两天,记者再次登录浙江教育考试网,发现有关2008年高考体育项目加分的公示信息已经被删除。
文章中还介绍了体育加分考试的一些情况:
浙江湖州考生小张,班上有两名父母在教育部门的同学今年参加了航模测试,且获得了加分资格。同学告诉她,第一天测试因为有领导视察,裁判不敢“放水”,第二天测试便顺利通过,如愿以偿。
一位女儿在温州就读的民企老板透露,女儿班上42名学生有6人获得体育加分。除一名获得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自主招生录取资格的体育特长生外,其他5名都是“水货”,连航模都不会装的选手去参加测试都能获得加分资格。
不公布详细信息,使人无从监督;找种种借口,拒绝媒体采访;随意删除不利于自己的信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都是司空见惯的官场、腐败伎俩。
我们可以推测,这些司空见惯的伎俩,在浙江省整个高考招生加分环节中,还不是全部情况;浙江省的情况,在别的省份一定也在所难免,甚至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常言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考试录取方法“改革”后滋生的种种猫腻,罅漏规模,恐怕是小小蚁穴所无法同日而语的。我们的教育大堤,岂非危如累卵,危在旦夕?!
200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