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日志·长篇小说《桃木匕首》终于修订完毕


长篇小说《桃木匕首》终于修订完毕

 

 

    今天,我终于将长篇小说《桃木匕首》修订完毕。这部长篇小说肇因于起点中文网的邀请,于我而言,是首次网上创作,网上连载。作品于2008年9月初启锚,2009年4月底泊岸。初稿为34万字,目前定稿为30万字。我听从了一位资深编辑的意见,近两个月来,去除小说中冗赘繁复的枝蔓,减少可有可无的角色,做了全盘的修订。此次,我触网体验,感觉有四:一是累,连续作战,体力方面有些透支;二是急,进度赶得快,常觉仓促;三是新,连载的方式带来以往从未有过的挑战;四是益,与网友的互动很有好处,有些读者的合理化建议已被我纳入修订稿中。小说连载时,全文为六十二章,有不少网友觉得故事结局略显草率,建议我补写一个“尾声”,经过一个多月的慎重考虑,我决定遵从这一主张。下面就是《桃木匕首》精短的尾声。有意阅读小说全文的朋友可循所示路径而去:

http://down1.qidian.com/bookall/1054047.htm

 

 

 

《桃木匕首》的尾声

 

 

    “朝菌不识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这十二个字极言生命之短暂,令人思之怅然若失,味之苦涩无比。其实,达观如庄子,齐物如庄子,养生如庄子,对彭祖的长寿也并不看好,“寿多则辱”即指出另一种类型的悲哀。以思想家的眼光考量,人类由生至死纯属过程,或长或短,或寿或夭,既无好坏之分,又无美恶之辨。但人之为人,理是一面,情是另一面,合情的未必合理,合理的未必合情,理只须顺乎逻辑,情则要诉诸血泪。

    东方晴的自杀,引发了我内心深处的极度震荡。她并不是一个脆弱的人,何况她还爱着我,世界在她的面前并非一团漆黑,然而她被死亡的意念牢牢地攫住,犹如一只惊慌失措的小兔被老鹰的利爪捕获,无处可逃。我了解她到底有多深?也许跟目测大海没什么不同,她的性格趋于极端,所走的路径同样趋于极端,所得的结果又怎会接近平淡?其中,我不曾明白的地方,不曾理解的地方,全部成谜,再也找不到谜底,犹如白昼之后,仅余漫漫长夜,兴许这世间的许多事许多情压根就没有所谓的“谜底”吧。

    当晚,我打了一个电话给冬麦,告诉她,我不能陪她去影楼拍摄写真了,她居然没有问明我为何毁约不去,我也没有告诉她毁约的原因。

“费哥,我能理解你的难处。”冬麦的声音有些哽咽,她一定是强抑着失望之情。

    “你未必真能理解我的难处,包括我的愧疚,对你,对她,我都感到十二分愧疚!”我的语气充满忧伤。

    “不管怎样,费哥,你是我青春的见证人,你是我的初恋……”冬麦已泣不成声。

    我无言以对,仿佛一位突然失声倒嗓的歌手,站在万人簇拥的舞台中央,进退失据,不知所措。冬麦是无助的,我也是无助的,我不知道该怎样向她伸出援救之手。

    “冬麦,你就……就忘了我吧。”这话从我口中说出,完全是无意识的,是苦艾的滋味。此刻,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冬麦挂断了电话,我的心情陷入了百分之百的麻木之中。沉陷,身子往流沙的深坑里沉陷,直达脖颈,双手抓捞着空气,无法着力。

第二天上午,我飞到深圳,直奔殡仪馆,在那里,我见到了东方晴的父母和小妹东方淑。世事难料,谁能想到,我跟他们的首次见面是在此处?握手时,我们相视凄然。

    我告诉东方晴的父母亲,这次我带来了桃木匕首,打算将它与东方晴的遗体一起火化,让它陪伴她远行,让爱情的精灵在烈火中永生。对我的主意,他们表示首肯。

    这是一个旺晴的日子,就只有我们四人,送别了东方晴,尽管神奇的化妆术使她面色如生,仿佛熟睡一般,我仍然不忍多看她的遗容。当她的遗体被送进火仓的那一刻,阴阳两隔的感觉如此强烈,我痛哭失声。桃木匕首与她一同去了另一个非物质的世界,但愿东方晴在那里能看到我,而我一定会梦见她。

    我遵从东方晴的遗愿,将她的骨灰撒入浩瀚无垠的大海之中,让沧海一粟回归沧海,我获得的竟是憬悟,而不是悲哀。我突然明白过来,东方晴为何要留下遗言,让我将她的骨灰撒入大海?因为这种极端的方式能够令我鲜明地感知:日夜奔流的大海胜过陆地上任何一座寂静的墓园,它具有丰沛不竭的诗意和情意。

    海风荡开我的胸襟。我仿佛看到东方晴的目光覆盖在巨幅绸缎一般无际无涯的湛蓝之上,微笑着凝视我,久久地凝视我。我面对的不再是一片杀机四伏的渊薮,而是一座生机勃勃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