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6月26日


          本文已经在北京晚报发表   蒋举

 

一个穿着紫红色上衣的乡镇中学女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色狼所害,几天后才被找到;一个白衣少年年仅7岁在学校门口被一个违章超车的无牌车辆撞飞,送往医院不治身亡……

还有,某些省市考清华大学需要660分,北京考生同样的试卷,只需要580分;同是北京考生,北京四中、北京八中以及一些大学的附属中学升学率几乎100%,而普通高中只有60%甚至更低,不同的区县之间,由于教育资源、生源素质不同,升学率也有着很大不同……

孩子上学让家长们费尽心思,但还是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无论从安全性和发展前途来说,“一失足千古恨”,这几乎成了这个时代重大问题。

“把解决问题的任务交给房地产?我看行!”这不是大腕的代言广告,而是今下孩子父母普遍的思想方式。购房人已经无奈地将大部分希望给予房地产身上,从此之后,楼盘项目除了“户型”、“交通”、“品味”和“环境”等主题之外,又增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卖点——“教育”。

除了老年公寓和度假项目,几乎没有一个项目不参与到“教育环境”的大竞赛中,无论是社区规划的还是历史形成的,如果没有教育资源,一个楼盘就好像低人一等,在这个问题上说起来好像是“有硬伤”。

交给房地产来解决的孩子上学问题(以下简称教育地产),说起来分几个层次,一个是安全问题,一个是升学率问题,最近人们又开始思考综合素质和提前介入社会问题。

最近有教育专家提出,是不是给学生“朝九晚五”安排作息时间,让天使们能有充足的睡眠,天不亮就上学的重负,对身体太不好。著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美国现场报道了美国校车的运营和法律保护问题,引起了中国人的强烈反应,有人希望在没有中国特色的校车制度之前,先照搬美国模式,给孩子安全、给家长解脱。

这些问题还都没有落实之前,还是先让“教育地产”来解决:“孩子上名校不用出小区”、“与中关村小学签约业主孩子优先入学”等广告词已经表现出教育地产的“境界”;在天津几十万买房子可办“蓝印户口”学生可以与直辖市户籍学生享受同样待遇……

尽管开发商建了学校、幼儿园,解决了部分社会压力。但房地产企业毕竟不是教育机构,楼盘项目承诺的教育环境毕竟要受第三方制约,比如说某某名校的社区分校是否具有与本校一致的教育水平?开发商与双语幼儿园的和合同到期或变更合同时业主利益怎么保证?由于师资力量不符合标准,教育主管部门暂时没有批准学校开学,业主孩子去哪儿上学?政策上具有直辖市生源同等待遇,但是有些学校还是不收你怎么办?

家长们不要把全部责任都推给房地产,教育孩子的义务在社会和家庭,开发商也不要超范围承诺,你的任务是交工好房子,而不是开办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