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环境与风水学上谋划洛阳伊川的发展规划:
洛阳素有“天下之中”, “九州腹地”之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
《周礼》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以为民极”,是说国都或城市规划的方位必须辨清楚。定正位,也即是中轴线要正。所谓正,就是都城中轴线应与所在地的子午线相平行。古往今来,历代建立国都均慎重选择确立中轴线。
古代都城的规划中最重要的是选择中轴线的方位。《吕氏春秋·慎势篇》说:“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荀子《大略篇第二十七》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中国古代“王业不偏安”,“居天下之中”,符合中国社会发展以和谐为主旨的天人合一思想,规划都市四周以“不偏不倚”为准绳。“以中轴线为核心”布局都城理论,在洛阳五大都城:夏都二里头,商都西亳(偃师商城)、周王城、汉魏故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东都城得到实践证明,构成了古代中国的都城规划标尺,几千年间一直是指导古代建都的基本理论,指导和影响着古代都城选址建设。不仅如此,“天下之中”理论本身具有的巨大涵盖力和扩张力,还影响到古代城市空间及宫室、里坊、庭院布局,贯穿中国古代数千年的规划意识和制度。
古都北京正南正北中轴线古典建筑群: :
北京遥感地图中轴线龙脉朝向紫线发展区图::
洛阳汉魏故城是西周的成周城,秦改为三川郡郡治。说是郡,其实是按都的形制建造,有庞大的宫殿群,最有名的就是南宫,刘邦曾在此正式称帝。
有关南宫的记载,见《史记》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记载:“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
文中“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复道可能就是这个连接洛阳秦代的南宫几个宫殿之间的拱桥式道路。
这个宫殿应该在洛阳南宫原址复原。
;
洛阳隋唐城南北中轴线古建筑群:
:
西周都城洛邑(周王城)
史料典籍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不仅表明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肇造发端的标志,而且是繁荣盛世、国富民强的象征。武王把都城选址在洛邑,但此地是否吉?成王先让召公占卜,周公复卜。《尚书•召诰》记载“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 《尚书•洛诰》载:“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怦来以图及献卜。”
“我卜河朔黎水”。河是黄河,朔,北也。《便读》:“河朔黎水,在今河南卫辉府浚县东北。”此言初卜于此建邑。虽未言所卜之结果,但未于此建都邑,则不吉可知。
"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涧水、瀍水,并见《禹贡》。《尚书故》云:“食,谓吉兆。”言卜于涧水之东、瀍水之西(皆吉),再卜于瀍水之东亦然,雒地为吉。
对此事,〈史记• 周本纪〉也有记载:“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如武王之意,即定洛邑为“天保”,“天宝”即王都洛邑也。 《公羊传》:“京师者,天子之居也。京者,大也。师者,众也。”
根据《尚书》、《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可知如下事实。一是在洛邑建城选址时,召公先后占卜惟“洛食”,故最后在洛建城。二是洛邑建城选址确定之后,召公将地图及所卜吉兆由使臣献告成王,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三是洛邑建成之后,举行了盛大的祭祀。
洛阳是“中国”一词的发源地。周武王开创周王朝的初期,他知道洛阳早在夏商时期就是天下的中心。宝鸡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记载“唯王初迁宅于成周.....福自天.....余其宅此中国 ”,说的“成周”就是洛阳,也是“中国”一词最早的青铜铭文真实记录。尊内铸有122字的铭文!全文如下(标点是新加的):
“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秉武王礼 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口(周)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大意是说,成王继承王位不久,便开始营建成周,还秉照武王的礼,福来自天,祭祀就从天室开始。四月丙戊,成王在京室诰训“宗小子”们说:“过去你们的父亲能为文王效劳。文王接受了大命,武王战胜了‘大邑商’,就问天卜告,说,‘我要住在中央地区(宅此中国),从这里来管理民众’。你们或者还是小子,没有知识,要学习周公的样子,有功劳于天下,完成使命,敬受享祀。王是有恭德,能够顺心的”。王的诰训讲完后,何被赏赐贝三十串,用来做□(周)公的祭器。这时是成王五年。
何尊铭文证实了武王克商后向天祭告以及成王、周公营建洛邑成周京室的重大事件。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武王的遗训,营建被称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这一重要史实。
同时,“中国”两字作为词组,首次在何尊铭文中出现,中国人应该记住,洛阳人更应该记住的一件大事。青铜铭文,就是用青铜铸造出的宝贵历史,除了印证史籍或弥补史籍的不足外,它们又代表着真实、诚信,代表着久远,代表着不朽。何尊:
何尊铭文;

周王朝从公元前1046年定洛阳为王都,到公元前249年东周被秦灭,历时约800余年。历史文献明确记载洛邑是武王确定的周王朝的第一个都城,周公复卜居九鼎的“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应是西周王城,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均据此。但洛阳五大都城遗址中,目前只有“东周王城”。“成周”定位于现在的“汉魏故城”,与出土文物〈何尊〉记载的“王在成周”明显不符,因为何尊所记之王,是周成王,应是在“如武王之意”的周王城。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葬在哪里?缺乏史料和考古实证。
据《后汉书》、《水经注》、《太平寰宇记》等记载:葬于洛阳的周天子有东周的周景王、敬王、元王、贞定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共十余代周天子。东周享国515年,历25王。就算周山四陵与桓王陵是天子之墓(当时陵寝“不封不树”,现在也没有考古佐证,这5个天子墓是大可疑问的),再加上金村8陵,还该有12位(甚至是17位)天子“下落不明”,其中包括由西周东迁到洛阳的第一个周天子平王。这些周天子应该安息在周王城的城池范围以内.
2002年10月,“天子驾六”在洛阳周王陵遗址发现,先后共发掘出土了397座墓葬,18座车马坑,特别是发掘出土的“天子驾六”车马坑,给古书记载的只有天子凤辇才有六驾之说提供了实物证据。这一发现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里程碑,举世无双。
:。
由于城市叠压,洛阳市政府、西工邮政局、百货大楼、洛阳酒家、工商银行这一中心区压住了太多东周王陵的“天子墓。 北起洛阳火车站南到洛阳市政府再到体育场;东起洛阳玻璃厂西到王城路,这一片应是东周天子的王陵区。在过去的所有文献中,只把此区域记载为“周王城”,而从来没有把此区域记载为“周王陵”。
过去所说的洛阳金村被盗掘的几个大墓是周王墓,其实早已有文献考证出那是韩王墓群.还有周山上的三个大墓,也说是周王墓,但并没有确凿真凭实据来证明是那三个墓确实是周王的。所有的历史书,教课书,宣传册净是人云亦云,不求甚解.如果不是“天子驾六的车马坑”的“偶然发现”,恐怕这个神秘的东“周王陵”还不知要在地下沉寂多少年?
洛阳二十七中发现有“天子级王墓”,但没有得到国家文物局专家复查就压住了,究竟是谁的陵墓?
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帮助周武王灭了商,并按周武王的意思营建洛邑是功不可没的。但周公建洛邑前反复卜看风水,确定“涧水东湹水西惟洛食。”就是后来所说的“周王城”范围。这块“风水宝地”,一直到800年周朝灭亡,文献上一直说是王城。陕西宝鸡出土的“何尊”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在成周,“宅兹中国”,应是召公、周公所卜定的“湹水东亦惟洛食”的“成周”和“周王陵”。但直到“天子驾六”被发现,从来无人说这一带是“周王陵”。对周王城定位更不明确,究竟是西周王城还是东周王城?汉代在此区域有过建“河南城”的记录,但后来历代宫城建设大部均选在“王城”东部,不超越周公确定“涧水东湹水西惟洛食。”的“周王城”范围,甚至新中国规划新洛阳,也限定涧水西。
周公卜定的“涧水东湹水西惟洛食。”是中原洛水之阳的“灵魂圣地”。2000年,洛阳市洛阳市二十七中基建项目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座墓室呈“亞”字形、有4条墓道的大墓及一座墓室为方形、有2条墓道的“中”字形大墓。深约10米的“亞”字形大墓,在发掘时发现有8个盗洞,盗贼在墓室内挖了一圈,但还是在一个角落里出土一尊高0.4米、口径0.45米,内壁铸有“王作宝彝”铭文的青铜器,“王作”是天子用器的标志,给我们留下了能够断定其为天子墓的王作宝彝。等器物,其“亞”字形墓室结构与4条墓道,也基本完好。另外,在“亞”字形墓的东北角还发现并列陪葬的车坑、马坑,它们相隔仅1米。
安阳殷墟发现过“亞”字形、“中”字形大墓,必为天子之墓,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出土墓只是个“甲”字形墓室,而出土1928件随葬品的妇好墓只是个竖井,没有墓道。
“亞”字形、“中”字形大墓在洛阳考古史上前所未见,金村天子墓是1条墓道的“甲”字形墓。从形制上说,“甲”字形墓比“亞”字形墓低两个档次、比“中”字形墓低一个档次。 在二十七中“亞”字形大墓中,基建现场马骨遍地,“出土的马骨都被他们丢了。”这是现场一位老大妈说的话。但挖土机轰隆而下,掘出的是7层高楼需要的基础,一下就让这个“亞”字形大墓在人类历史上消失了。 在伊河洛河盆地东西横列排开有夏都二里头遗址;商都偃师商城;周王城;汉魏故城(成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都城)、隋唐东都城(曾作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的都城和北宋的陪都)等五大都城遗址。五大都城中轴线与所在地的子午线相平行(整个隋唐城以吕祖庵为中,前直伊阙,中轴线是直的,但以宫城为中轴照龙门是斜的): 纵观洛阳五大都城的发展脉络,一般均是优先选定在洛河以北,即“洛水之阳”。但北有河、邙局限,南被洛水所限,地域窄狭,只有向东西两翼展开。所以,周赧王三十四年,楚欲伐周,东周武公游说楚令尹昭子曰:“西周之地,绝长补短,不过百里,名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众不足以劲兵。”早在东周时,世人已知道洛阳地域之困境。 周武王与姜太公并未仅仅局限洛都定位于洛水之阳,而是早已指明洛邑向南发展的思路 虽然从世俗方面看,人们习惯把洛水以南区域称“洛水之阴”,但却忽视了其区域属“伊水之阳”、和“熊耳山之阳”。九皋山之北的最大优势,是交通发达,用水充足,聚气风藏。《诗经,小雅》:“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是古人早已相中离天室最近的龙脉宝地,所以周武王特别说“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毋远天室。” 洛阳南大门伊川大莘店有巨型天然石龍,在伊阙龍門南二十余公里的伊河之阳龍头沟。石龍附近发现的西汉时期的空心砖上,有模印的腾龍,与石龍的模样极为相似。 : 洛阳的古都、古迹、古文化是其他地方羡慕之极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政府应下力气让这些文化资源转换成能创造财富的聚宝盆,而不能仅仅让它们当城市身份的“虚无”的点缀。郑西客专走洛阳南,避开洛阳五大都城遗址,对洛阳的古文化遗址保护功不可没。但愿洛阳新区东扩不要毁了万安山下汉魏陵区,新区西扩不要毁了西苑遗址。 洛阳将来的发展,应避开五大都城遗址、北邙陵区、万安山北汉魏陵区、万安山南宰相集中陵区、西苑遗址区,可以洛阳新区市政府和郑西客运站为中心,以开元大道、洛宜快道、洛新快道、(310国道)、瀍涧大道、洛偃快道、连霍高速为横轴东西规划。以王城大道、龍门大道、洛栾快道(208国道)、西南环(郑少洛)绕城高速、二广高速、洛栾高速(拟修建)、隋唐南北中轴线为纵轴基准,(重点历史文物区和龙门保护区除外),西沿涧河、洛河,东沿伊洛河。南沿伊河两岸,向南规划发展空间。规划原则,工业沿高速,住宅沿河流两侧。重要古迹规划森林公园。都城有重要影响的古迹(如汉魏故城的重要宫殿南宫、灵台等;二里头的宫殿;偃师商城宫殿;周王城的定鼎宗庙;隋唐皇宫重要建筑明堂、应天门、端门、天枢、天津桥、天街(园林式商铺步行街)、定鼎门;洛阳四周古代的重要雄关;上清宫、老子故居、净土寺、福先寺等复原。 周武王、姜太公、召公、周公早已谋划好洛邑长久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位是“涧水东,廛水西”向南(三涂-九皋山)区域。(《尚书·洛浩》中记载周公对王城的方位进行勘卜,“我卜涧水东,廛水西惟洛食”。这个最好的地方就是周王城和周王陵,可惜已被现代建筑占据,失了全国重点大遗址保护的名分。“廛水东亦惟洛食”,西周遗址以毁灭殆尽。往东是汉魏洛阳故城。再往东是夏二里头、商偃师商城,属重大古遗址保护区。所以洛阳最有发展潜力的地方只能是避开古代重要古都遗址向南发展。 洛阳未来的发展,以西周洛阳王城与隋唐东都城中轴线向南延长,向西沿涧河、洛河,把新安和宜阳的紫红色线区域列入重点规划区。向南规划的重点区域,北起定鼎门,南达九皋山以北为较佳区位: 隋唐里坊区定鼎门到天津桥之间的“天街”,应按隋唐式园林建筑规划商业步行街(但此类一或二层隋唐式园林建筑可采用不挖地基的模式,每单栋建筑物用整块钢筋水泥做成可拖移的地平,一但将来文物发掘需要,可将整栋房子拖走。)这样,就会彻底改变目前隋唐里坊区植物园光投入,无人气,无财气的局面,变成“正宗的洛阳唐城一条街”,“洛阳的北京前门大街”、“ 洛阳的秀水商业街”、 “洛阳的杭州宋城”、“ 洛阳的北京王府井步行大街”,成为洛阳古韵丰厚,聚集新区人气、财气的旅游热点。: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以北龍門以南远期规划以周王城中轴风水线和隋唐洛阳城中轴风水线所跨区域是最佳选址。 南边是九皋山,是古都洛阳南部的屏障。 中国龙脉风水与古都图: 龙脉来自昆仑山,向东至秦岭,结大吉穴为古都咸阳和西安。龙脉过华山分为三支,向北一支是崤山,由渑池潜越黄河为济源王屋山,然后延伸至太行山(结吉穴于商代古都安阳): 太行山向北延伸到燕山山脉(结大吉穴于古都北京),延伸到山海关老龙头落脉入渤海。 龙脉中支为熊耳山脉,向北延伸至龙门(结大吉穴于洛阳,有夏都二里头、商都偃师商城、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东都城五大都城遗址): 。 中支龙脉过龙门口后是万安山,东延抬升起来,最高点为中岳嵩山,然后继续东延,落脉处结吉穴有古都郑州和开封: 龙脉南支为伏牛山脉,向延伸结吉穴于南阳,南阳虽然没有列入古都,但历来是兵家必争之枢纽要冲。 将龙门石窟保护区范围建较高厚实的保护围墙,原则上原洛栾公路龙门山段以西地区均可进入市政规划范围,但此区域规划应以森林公园式古典式外貌商住两用楼、高档住宅建筑为宜,不建一般低档性住宅,树木为四季常绿树为主。 伊河从龙门口到九皋山段是上天预留的风水宝地,东有外方山护卫,有二广、洛南高速。西有熊耳山环抱,有洛卢公路、洛栾快速、洛栾高速。南有九皋三涂山为屏障,和有陆浑水库和东西干渠通向东西两岭。伊水中流,支流众多,古迹遍布,理学名区。圣人之乡。伊水两岸规划有滨河新区和产业聚集区,正是周王城和隋唐洛阳都城中轴线向南延伸覆盖区域: 将来把伊河道规划宽三百米水道,深五至八米可行船,伊水旅游是未来洛阳旅游的又一热点。: 水道外两边再各留五十米河滩岸,种喜水、适合沙石滩种植又四季常青淡竹或毛竹: 打造大洛阳青山绿水美竹宜居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人们对地标建筑及其环境、建筑空间有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人们的认识有了普遍的提高。让人印像深刻的建筑已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如:有着皇家气派的故宫博物院。有着青铜鼎造型要素的上海博物馆,有着秦汉宫苑气势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有着诗情画意的武汉黄鹤搂等等: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标志性建筑,作为文化发展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在各大城市中,地标形建筑物已成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成为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各地都十分重视发展地标形建筑,或是新建,或是改建,在当今世界的文化发展潮流中,一个有特色的地标建筑物所发挥的作用愈来愈显得重要。。 洛阳应该在龙门高铁站建起一个几百米高的大厦,外形采用青铜何尊的样式,名字就叫做“宅此中国”大厦,不仅使海内外知道“中国”一词发源于洛阳,而且,这个青铜何尊样式的大厦,将是世界上最具排他性、最具洛阳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洛阳重要的古都遗址区,为了保护文物需要,不搞高楼建设,但应规划高效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这样既达到保护文物不受破坏,又能提高居住在此处的农民提高收入。 都城遗址中有重要影响的重要建筑(如汉魏故城的南宫宫殿、灵台等;二里头的宫殿;偃师商城宫城;周王城的定鼎宗庙;隋唐皇宫重要建筑明堂、应天门、端门、天枢、天津桥、天街、定鼎门;洛阳四周古代的重要雄关;上清宫、老子故居、净土寺、福先寺等,应规划复原。 附录: 《唐六典·卷七·尚书工部》: “东都城左成皋,右函谷,前伊阙,后邙山。南面三门:中曰定鼎,左曰长夏,右曰厚载。东面三门:中曰建春,南曰永通,北曰上东。北面二门:东曰安喜,西曰徽安。西连禁苑,苑西四门:南曰迎秋,次曰游义,次曰笼烟,北曰灵溪。” “皇宫在皇城之北。(东西四里一百八十步,南北二里八十五步,周回十三里二百四十一步。)南面三门:中曰应天,左曰兴教,右曰光政。(应天门,端门,若西京承天之门。)其内曰乾元门。(若西京之太极门,东廊有左延福门,西廊有右延福门。)兴教之内曰会昌,其北曰章善。光政之内曰广运、其北曰明福。乾元之左曰万春,右曰千秋,其内曰乾元殿。(则明堂也。证圣元年营造,上圜下方,八囟四达,高三百尺。元正、冬至,有时而御焉。)殿之左曰春晖门,右曰秋澄门。北曰烛龙门。明福之东曰武成门,其内曰武成殿;明福之西曰崇贤门,其内曰集贤殿。武成之北曰仁寿殿。集贤之北曰仙居殿,其东曰亿岁殿,又东曰同明殿。(其内又有观礼、归义、收成、光度等门,廷祥、延寿、观文、六合等殿,宜春、仙居、迎祥、六合等院也。)其西北出曰洛城西门,其内曰德昌殿,北曰仪鸾殿。德昌南出曰延庆门,又南曰韶晖门。西南曰洛城南门,其内曰洛城殿,又北曰饮羽殿。(洛城南门之西有丽景夹城,自此潜通于上阳焉。)” : 洛阳--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Article/2007-4-12/62152.html
http://www.chinavalue.net/Biz/Article/2006-8-17/41121.html 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注释)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Article/2007-4-13/62164.html 、 4、文化/社会 > 文化/艺术 >洛阳商代莘女采桑育名相 汉代鎏金羽人彩色丝衣薄如蝉翼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Article/2007-8-25/78268.html 5、文化/社会 > 历史/哲学 >丝绸之路研究应跳出“东西两京说”误区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Article/2009-1-7/153385.html 6、东部丝绸之路与军事战略交通线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Article/2006-4-28/28827.html
《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太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周书》记:“武王问太公曰‘吾将因有夏之居,南望过于三涂,北瞻望于有河”。
从地理环境与风水学上看,“北瞻望于有河”,“河”指黄河;“南望过于三涂”,“三涂”指九皋山。洛阳最有发展潜力的地方,是西周洛阳王城与隋唐东都城中轴线向南延长线到九皋山的区域。:.
:
:。
:。
:
:。
:
:。
。
“皇城在都城之西北隅,南面三门,中曰端门,左曰左掖门,右曰右掖门;东面一门,曰宾耀;西面二门,南曰丽景,北曰宣耀。东城在皇城之东,东曰宣仁门,南曰承福门。皇城在东城之内。百僚廨署,如京城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