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在银行信贷工作中的运用(下)
利润表,很简单的一张表,大体上就是收入-成本=税前利润,交完税后就是税后利润,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资产负债表比损益表重要的一个原因,损益表透露的信息相对资产负债表而言是比较少的。如何快速地看损益表呢。
首先,毛利率分析,(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的高低是企业盈利的根基,毛利率的高低也往往反映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当然,如果企业毛利率剧高而没有讲得清的理由,你就需要考虑这里面是否存在数字游戏了。各年销售收入增长率和毛利率的对比也有助于你更好的了解你要关注的企业发展前景。
其次,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我们知道每股盈利和市盈率估值是给一只股票定价最常用也相对最易为人接受的方法,但有时也要用资产收益率分析一下,特别是对银行这类高资产负债率的行业,资产收益率比净资产收益率更有说服力。
与损益表相关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周转率分析指标,如总资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等等,个人认为只能供参考,很难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重点关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及所得税水平,真正盈利的企业,银行客户经理去企业核查时,在这一点上是很容易寻求到有力的证据的,因为,你很难想象一家企业会为了贷款而先去交大量的税收,相反,很多盈利的企业往往是想少交税的,我一位税务局的朋友在我们熟悉后说开玩笑,你们作企业的都是贼,天天想着偷逃税收。因此基本可以说,交税多的企业一般是有实力的(为上市等特殊目的而虚增利润者除外),不交税和少交税的企业,要么是没有实力,要么是缺少诚信,与这类企业交往,防范措施一定要到位啊。曾有一家贷款户,在我去调查时就发现,他们将收入计入了其他应付款,逃避增值税和所得税,但这种方式很容易被查处,而有些企业如啤酒厂大量采用现金在帐外交易,这样,查处的难度可就大多了。
再次,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收入)和管理费用往往是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有效工具,营业费用率逐年上升,往往是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的同义词,而管理费用的暴升,往往说明企业经营中的重大事项发生。
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与长短期借款的比率分析,可以有助于你了解企业利息资本化的合理性,企业还款的信用程度等信息。
另外:比较损益表分析是一项很好的了解企业发展现状的工具。
最后说一点,如果你可以获得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对于你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是很有作用的,我的经历告诉我,大多数企业都会有经营分析报告等内部财务分析材料,一般都能比较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实况,如果没有,企业的经营情况,哈哈,客户经理就要问自己了,企业自己都不清楚,你调查几天就能清楚?分析损益表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作量本利分析,这对企业认识自身和银行认识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情况下的盈亏平衡点和宏观经济分析,产品市场分析结合起来,一个企业的前景往往可以很清晰地浮现在我们面前。
现金流量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张表格,即使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要比现金流量表更常见。现金流量表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分为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和筹资现金流,现金流量表作起来相对复杂一些,但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另两张表中很难获得的信息。
对经营现金流,请注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上面已经提到过,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2、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本项目虽然不起眼,但往往能最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效益好的企业,职工待遇好是普遍规律。曾有人痛骂某证券交易所之黑心,就因为其现金流量表反应一年为职工支付现金达300多万。所以本项目数除以职工人数在同业中的排名基本可以反映其盈利能力,即使无法和同业比较,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相比,也能很客观地反应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这就是现金流量表较损益表有优势的地方,损益表代表的是过去的一段期间,无法反映趋势,而给员工发钱的多少则最能反映企业经营者或老板对未来的信心。
3、支付的各项税费。能支付大量税费的企业,一般都是较有实力的。因为,“作企业的都是贼,天天想着偷税”。如果税费与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的各项税负能较好的符合逻辑,报表的真实性将大大增强。而且企业的税收交纳情况,还是比较容易核实的。这是一种较好的间接证明方式。
说点题外话,随着税务征收和监管水平的提高,目前个人所得税已经能作到按个人来申报和征收了,并且个人纳税证明已经逐渐成为了其他部门核实相关事项的一项重要凭据,至少在北京是这样。这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在美国,如果你在一个州交纳个人所得税满一年,就可以成为该州的正式居民,并且小孩也可以上州立的学校,义务教育啊。说到教育,美国的房产所有权是永久的,但每年得按一定比例交纳房产税,而房产税的一部分又要划给所属社区的学校。个人的税收和自己享受的福利相关性还是很大的,我们目前银行的分配体系和这已经有点相象了。因此,好的机制能够创造出好的企业和好的社会环境,而不良的机制只能使“劣币驱逐良币”。客户经理们,在考察一个企业时,除了分析企业的行业背景、财务状况外,考察企业的机制和企业家的水平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投资现金流
1、请注意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资产负债表中长短期投资的比例关系,许多企业在处理长短期投资,特别是造成较大亏损的长短期投资时,经常采取挂帐的手法,即使投资严重贬值,也不按会计制度提减值准备,如果我们发现这种比例关系不合理时,就要考虑是否要深入调查,在分析企业时,将应提的减值准备考虑进去。
2、注意购建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所收回的现金。企业在变换会计魔术时,经常会有固定资产故意贱卖,离奇的高价,以达到影响损益表的目的。虽然对于上市公司,此类交易大多应讲计入资本公积,但这种擦边球是防不胜防的。但这种方式有一个很严重的缺陷,就是因为交易的金额巨大,多数处于困境的企业是很难拿出真金白银来进行粉饰的,也许,我们就能从这里发现破绽。
对筹资现金流
1、请注意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不同用途的借款,其利息开支的渠道不一样,如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但均在本项目中反映。这点很重要,扣除利润分配的项目,就是企业支付所有借款的金额,所付利息与资产负债表中的长短期银行借款的比较,可以告诉我们客户经理太多的信息了。
2、另外,可以比较一下借款收到的现金和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一般来说,在没有重大项目投资的情况下,前者大于后者,企业现金是紧张的。两者相等,企业现金流也不算太健康,只有前者小于后者时,企业现金流是充裕和健康的,因为企业的股东和经营者的一般思维就是这样的,日子苦时盼借贷,好时要还款。这正好与银行的经营思维相矛盾,也许,我们的银行家和客户经理需要认真的思考一下这种合理的“悖论。”
总体来说,每股经营现金流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反映了企业自身造血能力的强弱。
注:本文是一种随笔杂文,想到哪说到哪,不成体系。大家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财务分析在银行信贷中的运用(下)
评论
4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