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人数不必反应过度
李华新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将于6月7、8日举行。据统计,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1020万名,其中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750万名,占73.5%。今年全国普通高校计划招生数629万。2009年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较2008年减少3.8%,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数比2008年增长4%。预计2009年平均录取率接近62%,比2008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2009-6-3 2:06:46 · 来源: 新京报 )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并非是什么高考人数的问题,因为高考人忽视的下降是个事实,但是真正让教育部紧张的是人们把这个问题和大学生就业难扯在了一起,于是教育部就赶紧出来辟谣,就一再否定,高考人数的下降和大学生就业难不是同一层面考虑到问题。
现在的就业难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心结,而且是没有人愿意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埋单,也不会有人出面来承担这个责任。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减 30 万 .据此前部分省份公布的考生报名人数,大部分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在减少,其中山东减员最多,达7万人。四直辖市同时减少,北京减少1.6万,上海减少1.63万,天津减少1.2万余人,重庆减少0.7万。
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姜钢说,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名,比去年约减少30万。不过姜钢否认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主要是因就业难造成的说法。他说,这主要跟适龄人口减少有关。
金融危机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要具体到说因为就业难影响力高考人数的下降,现在此风一出,作为教育部就开始说话,是不是上大学和就业之间一条敏感的纽带发生了变化,这实际上是不用多说的具体问题,而已经有不少的农村贫困家庭不再把上大学作为改变自己 命运的唯一的一条道路,这实际上是不容多说的。
为国家培养那个人才这话不假,可是作为家庭来说,已经毕业几年的学生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自己的个人问题如何解决,以及这些具体实际问题的存在如何使得家庭的困难不在继续,也是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在农村家庭无力供养一个大学生的就学,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客观的存在。而那些即使有了大学文凭的不说毕业生,为什么不能首先作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赢得一份社会的尊严,这实际上也是对一个人人生价值的认定。可是现在的具体的事实是,上大学似乎是难度在减少,可是重点大学的招生,属地化因素的存在,那些农村的孩子上大学之后的自主创业,其实只是说说而已,因为鼓励是一回事;能否真的能够创一份业,在实际运作起来的难度也是不小的。
因此在当下我们会不会是否因为有了一个人数下降就如此紧张呢?在去全国减少的30万部参加高考的高中生中间,这些人不去参加高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这些基本上没有把握的高中生,如果是勉强参加了高考,也是没有好学校上的。那样的一些三本的或是专科的学历,真的是不如一些技工学校在今后的就业上有很大 的空间,现在不去挤高考的独木桥。而是另辟蹊径,及早规划人生的设计。有什么不好呢?
今年我国有83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而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在今年1020万高考报名考生中,应届高中毕业生为750万。这就意味着尚有8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没报名参加今年的高考。 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今年高校本专科计划招生达629万报名人数较去年减少3.8%,而招生计划增长4%。
参加高考的人数减少,招生指标增长,这对于上大学的高中生来说是个好消息,可是对于这样的好消息,假如是高校不去改变现在的教学思路,不对现有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对于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方面,不真正进行改革。上了大学,人生的命运实际上也不会真正改变命运。在这样的一个思想下,不再上大学,不去考大学,也许具体到个人的情况,也许不是什么坏事。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不必过度反应。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