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官员太舒服了群众就不舒服


    杂谈:官员太舒服了群众就不舒服

 

    ●  陈  宏

 

    一个多月前,承德市委、市政府向社会公布了14位市级领导的办公电话、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这一新闻迅速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据媒体报道,42日,14组公布在当地媒体上的电话号码打破了承德市民平静的生活。这14组电话号码分属10位中共承德市委常委和4位副市长,包括手机号码、座机号码、电子邮箱及所负责的工作等。

    看来,承德市委、市政府真要让官员们不舒服了,因为他们想让老群众舒服一点。官员电话一公布,自然各种事情包括烦心事都找上门,也许群众办事更方便了,但官员们事儿多了。据报道,根据承德市政府办公室统计,从42日到14日,承德市长张古江接听的数百个电话中,涉及城市拆迁的36件,涉法涉讼24件,下岗职工及困难群体求助32件,干部作风问题12件,旅游市场秩序投诉3件,其它涉及民生的问题257件。承德市委办督察室主任说:“很显然,公布领导干部电话为市民和领导干部沟通,开通了新的渠道,搭建了新的平台。”

    “官员太舒服了群众就不舒服”,这是句老话了。这里面有三种涵义:

    一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让官员有压力、“不舒服”并非坏事,因为各级官员是为民办事的官,不是两眼向上,为上级领导服务的,也不是两眼向内,为亲朋好友和各级领导干部群体办事的。如果官员太舒服了,群众的事谁来办、谁来理,谁来体察他们的冷暖,群众肯定就不舒服。一位市领导也说:“公布电话号码,这样做可能会使一些官员不舒服,但官员太舒服了,群众就不舒服。”

    二是少数干部有“当官做老爷”的心态,好象他就是管群众的,群众不是主人,他才是名副其实的主人。那些把“舒服”挂在嘴边的领导,通常讲究舒服、安逸,养尊处优,张扬权力傲慢,追求享受,事情越管越少,威风越摆越大,习惯于气指颐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听顺耳的话、舒服的话,做顺手的事、舒心的事,权柄在握,谁个不听话,就给谁颜色瞧、给谁小鞋穿,对批评、告状者更是施展技俩,公报私仇,打击报复。所以我们就屡屡见到“彭水诗案”、“孟州书案”、“稷山文案”、“儋州歌案”、“志丹短信案”、“王帅帖案”的一再上演。

    三是少数党员干部不同程度存在着以权谋私,腐败、腐化的问题,在其权势范围内呼风唤雨,朱门酒肉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反腐剑下鱼目混珠,尚能遮天;舒坦之下心存侥幸,得过且过。为官不正,边腐边升。有些党员干部的权力观念发生了变化,把权力作为获利的工具,致使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不断发生。其原因在于各种监督对权力运行尚未真正形成有效制约,甚而形同虚设,为权势所摆布。

    邓小平同志曾讲:“实行群众监督可以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会提出很多好的意见。听说相当一部分厂矿企业的行政领导者对这一点想不通。他们总觉得:不受监督,自己下命令舒服,独断专行比较方便。正因为相当多的领导同志思想不通,看起来监督就更加重要了,不搞群众监督就更危险了。”

    监督是多方面的,不少事情会让一些官员们不甚舒服,比如财产申报制。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多名受访人士称,官员对财产申报有心理抵触可以理解,但从根本上要辨明的是官员的权利与义务。今年第四次提交官员财产申报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指出“相当一部分官员还未认识到公开财产是其义务”。这说明,这其实是有些官员习惯性地抱着“官本位”思想,是“特权”思想作怪。

    温家宝总理228日和网友的在线交流曾谈到官员财产申报制。两会期间,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副书记何勇也表示,“阿勒泰地区的试点和探索具有积极作用,中纪委正在考虑它的方案。但从全国来讲,阿勒泰地区的方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是迟早之事,据悉,阿勒泰地区的试点公开搞得轰轰烈烈。

    “官员太舒服了群众就不舒服”,要把群众的冷暖真正放在心里,要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及问责制,坚决反对那些作威作福、张扬权力、以权谋私的“官老爷”作派,坚决反对和制止那种贪图安逸、不思进取、铺张浪费的奢糜风气,让群众感到舒服、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