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提供者的实践与思考——方法不仅仅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一、问题的提起

  1.     甄别客户的需求——很难!

  2.     短时间内取得客户认可的成果——更加困难!

  3.     积累组织经验——对于培训者和接受培训者都很重要

  4.     实践与思考的关系——面对“全员·终身”学习的命题,系统性需要哲学归属

  

  我们认为现在给客户做培训很难,因为客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分辨起来就很难,有的时候也不排除客户的要求不慎合理的可能,而如果一天或者若干天的一个培训,想让客户迅速的完成他们期待的转变,也是很难很难的。所以所谓像我们这样的提供培训的培训者,和接受培训的客户,分别积累自己组织方面的经验,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二、假设与逻辑

  1.     培训提供者的实践——以系统思考为前提

  2.     问题=资源

  3.     与管理的异化做斗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不同处境中互为客户

  4.     培训机构的利益与道义——培训者和接受培训者在不同处境中互为客户

  

     我们在为客户提供培训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上述问题,我们就需要寻找对策,其中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这两点:第二点和第三点

      所谓的问题就是资源,我们是这样考虑的——非洲难民很难有富贵病,因为他们都不可能吃饱,而只有像我们这样迅速崛起的国家中,人们才可能换上糖尿病、肥胖症等一些富贵病,因此解决这样的问题,也就有了更多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

      比如说投入资金,进行健身运动,包括在医疗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做预防、做保健等等。同理企业中的问题发生在哪里,其实就意味着企业在那个方面是有资源的。

     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中的管理异化作用,  企业中的管理异化作用,我们是这么理解的,当管理者没有看到自己期待的结果出现的时候,如果仅仅利用手中的权利和资源,把造成问题的原因一概的推给了被管理者,相信问题的解决就会难上加难,同样的我们这些培训的提供者,当没有看到培训之后期待的现象出现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完成同样的反思。

  

  三、榜样基础上的架构

  1.     确立榜样的意义和标准

  2.     摄影师的取景框与“架构建设”

  3.     东方哲学与培养人才(能力培养的艰难与绩效考评的天生缺陷)

  4.     丰田生产方式属于社会主义实践(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跟大家在这里分享一下第二点:  摄影师的取景框与“架构建设”,我们知道摄影师拿着相机,照下一幅一幅美丽的照片,其前提并不是相机的好坏,而是在他拿起来相机,还没有摁动快门之前,就已经让自己的眼睛能够看到心目中期待的景色,按下快门之后,才能创造出令人欣赏的照片。

  同理我们这些培训的提供者,也需要在我们提供培训之前,有这样的一个动作,什么动作呢?就是在我们按动快门,实施培训之前,先有若干个框架。

  

  四、具体服务内容——学习推进超越丰田生产方式(系列培训)

  1.     基础课程。比如:现场管理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具体演绎

  2.     测评服务。比如:从工作成果的具体分类中看个人发展的空间

  3.     会议管理服务。比如:没有记录的工作,不能称之为工作;语言变思维变

  4.     让更多的人争《做有贡献的人》。比如:简单问题重复出现就是管理问题,就是责任问题

  5.     设备管理。比如:借助生活常识提高设备的价值

  6.     改善指令针对性。比如:推进看板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所提供的服务,就是思维质量决定一切,只要有思维的地方,我们就会和客户共同分享鲜活的,正在发生的一系列的具体内容。

  五、合作中的实事求是

  1.     实事求是——东西方战略思想的共同基础

  2.     不是实践创造人,是组织实践创造人——透过“从猿变成人”看合作的本质

  3.     具体项目建议

  1)     甄别客户的需求:提问系统的彻底改造

  2)     短时间内取得客户认可的成果:系统思考后的简单操作

  3)     积累组织经验:思考自身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对照思考的结果

  4)     系统性思考的内容和方法:在哲学中寻求帮助并服务于哲学本身的进步(日常化、商业化)

  

  我们认为,如果相信进化论的话,我们就会相信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人是猿变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认为人从猿不是从个体变化而来的,换句话说不是一只猴变成了一个人,而是一群猴,变成了一群人,所以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创造人的角度来看,实际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不是单个人的实践,而是组织的实践创造出人,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培训提供者,可以共同的实践,共同的拓展自己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