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对写作情有独钟。上小学就对能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人敬佩不已。上初中就对记者的职业仰慕至极。上高中时就想毕业后考大学中文系。但毕业后却只有“一个面向”,都下乡插队了。虽然中文系没读成,1982年我却有幸读上了“辽大中文函授”大专班,也算如了愿。
1996年开原市要办市报,公开面向社会招考了10名编辑、记者。当时我虽已年近半百,为了圆一个少年时的梦想,我还是报了名,而且考得不错,被录取了。上班后,我被安排任编辑部主任、一版责任编辑。虽然是县级报纸,但我也总算梦想成真,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通过《铁岭日报》领导的业务辅导和亲身到《铁岭日报》总编室去学习,我和同事们很快就初步掌握了报纸的编排业务。当年的“七一”,报纸就正式出版了。其实,编排报纸并不很复杂,每天的工作就是修改稿件、送审、排版、校对,周而复始,时间长了,也觉得很枯燥。
现在偶尔看到报刊上有错别字、有病句,我能理解编辑的苦衷,但我也有深刻的体会,那就是:在修改稿件和校对文章时,精神一定要高度集中,在头脑里一定要时刻绷紧认真负责那根弦。尽管如此,有时还可能发生意外,因为虽然你这道关把住了,可下一道关别人不一定能把得住。我就亲历过这样一次意外。这也是我很快就离开这个职业的重要原因。
那是八月下旬,我按规定要求把两张省、市(县)领导视察农村工作的照片和文字说明,编排在头版重要位置。我生怕印刷厂在排版时出差错,把两张照片的位置给排错了,因此,那天晚上我都没睡好觉。俗话说;“怕啥来啥。”第二天上班一看就傻眼了,正正是把照片的位置给排错了。我立刻向领导说明了情况,而后直奔铁岭印刷厂。经过认真核对,印刷厂领导承认了错误,并决定本期报纸全部重印。但经过报社领导与市主管领导研究,还是决定不再重印了。
问题虽然搞清楚了,我的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岁月不饶人啊,考虑到自己的年龄毕竟大了,头脑的反映能力、记忆能力都在走下坡路,如果每天都这样把神经绷得紧紧的,时间长了,恐怕身体也承受不了。于是,由于这次意外的提醒,我很快就结束了这短短三个月的编辑生涯,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单位。
三个月的编辑生涯,总算圆了我一生的梦想。能有这样的经历,我感觉很幸运。是啊,人生就要丰富多彩,酸甜苦辣都要品尝,毕竟这才是生活的真实。
短暂的编辑生涯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