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双方在临淄城三十里地以外见了面,这一见面就得聊天啊。见面先拉手,先聊天,这一聊,就聊了三天三夜。这三天三夜可不是我说的,是历史书上就这么记载的。聊了三天三夜,问题就出来了。三天三夜,两个人以前没有见过面,三天三夜聊什么啊,是不是三天三夜都赔礼道歉呢?不是。一见面齐桓公就说我要任你为相国,管仲说任我为相国,这不大合适。您想想我这个低贱的身份,一个普通百姓,蔡上的普通百姓,楚国将军的后代流落到这里,我算干嘛的,我今儿就成了相国了,我能管得了谁,谁听我的呀,我身份太低贱了,我不能给您当相国。齐桓公说你什么意思,身份低贱没关系,我现在告诉你,从今天开始你的身份比国子、比高子还要高,你是第一相国,让他们当第二相国、第三相国。这你满意了吧!
我还是不大满意,我还是不能给您当。你又怎么了?我家穷啊,我家一分钱没有。您说国子他们家多少钱,多少房子多少地,高子他们家多少房子多少地?您再瞧瞧鲍叔牙他们家,就我这么穷的人管谁啊,对不对,我管不了,我回家去了,穷人管不了有钱人。我告诉你,国君我家里别的没有,就是有钱,不就钱吗,我给你三归之家,另外我再饶你今年一年整个国都临淄城的所有的税收,这些都给你。
管仲说我还是不行,我家里有钱了,也有权了,这都没问题,但是您看看,您身边这些人,都是您的亲信,对不对,我跟您没关系,没有血缘关系,也不是亲戚也不是朋友,他们都跟您一会叫叔叔一会叫大爷的,我不行,我不能给您当。这时候管仲说完这句话,齐桓公说你什么意思,你不就想我管你叫干爹吗,我叫不就完了吗,从今天开始我管你叫仲父,仲是管仲的仲,父就是爹,不就是仲干爹吗,从今儿开始你们都记住了,这是我干爹。当然从岁数来讲管仲确实能给齐桓公当干爹,这样就行了。这回管仲说这才凑合。
你倒凑合了,现在咱们有一词,三归之家,三归是个什么东西?我告诉你,这三归的解释有九种,我们这儿只给大家选一种,三归指的是管仲三次接受齐桓公的赐邑。什么叫赐邑呢?那个时候跟今天不一样,那个时候管仲你当官,当相国没有工资,没人给发工资,没人给发工资我怎么给你干呢?我给你一块地,就这块地方下面的老百姓种的粮食都归你管,所有的树上的树下的都归你管,这叫采邑,这么个意思。我给你三块封地,哪三块呢?谷邑、狐邑和书社五百。给你三块,平常的国子他们家一块,高子他们家也一块,管仲他们家三块,这叫三归。当然这个三是多的意思,过去一二三,你看道家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说三生四,三是一个约数,归就等于馈赠的意思。当然这三块封地不是同一时间赐封的。
话说到这里我们有一个问题,管仲有点贪婪过度了,贪婪的还不仅仅是钱,不仅仅是地位,还要给人国君当爹,有点过了。其实话不是这么说,与管仲同时代稍后一点的,有一个人叫霄略,这个霄略曾经说过一句话,“管仲以贱不可以治国,故请国高之上;以贫不可以治富,故请三归;以疏为不可以治亲,故处仲父,管仲非贪,以便治也。”这话说得有道理,之所以要这么多东西,就是为了方便治理国家。
话说到这儿您就知道,管仲你想,还确实得怎么样,费一番工夫,但是在这里咱就得表扬表扬齐桓公。为什么?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困难多了。不像咱想的似的,太难了。他有三大障碍。第一大障碍就是制度上的障碍。你管仲据说姓姬,但是家道中落,也不是贵族,你就是普通平民百姓而已,而且就是四民中的商贾而已,而且是小商人,经常赚人家鲍叔牙的钱,所以制度上,普通百姓怎么能当官呢,而且一当就是相国?制度上的障碍。第二个障碍就是传统心理的障碍。齐国任用的大臣,必须都是什么人,必须亲信大臣都得除了姓国的姓高的,这两家是人家周天子派来监视你的,这两家必用之外,其他任用的必须都姓姜,而且都是亲兄弟啊、亲叔伯啊,都是一家的,不能任用外人。用那时候的话来讲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这是制度上有障碍。第三个障碍就是恩仇障碍。不管怎么说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射过齐桓公一箭,虽然没射死,但是这是仇人。所以还得克服这个障碍。
当然管仲为相,也有几个有利条件。第一个有利条件就是管仲确实有才。才大了去了,像施伯说的话叫“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他在哪个国家,天下就是哪个国家的,就这么牛。第二,齐桓公欲做中兴之主,非用管仲这个才不可,你想称王称霸就得用,所以像这种话,这是施伯说的,管仲者,天下之大圣也,“返齐,天下皆乡之”。什么意思呢?他要回到齐国,全天下都是齐国的农村,只有齐国是都市,全天下都是齐国的地盘,是这样的意思。第三,齐桓公这个人虽然有点急性子,但是他这个人性急但是有远虑,想的比较长远,有称霸天下的决心。第四,鲍叔牙的推荐。鲍叔牙作为管仲的知己,互相之间太熟悉。
此后齐桓公和管仲之间就达成了这样一个默契,对管仲的话言听计从,专任不疑,左右谁都管不了,常嘱左右“国家大事先禀仲父,有所裁决任凭仲父”,只要管仲说完以后,你就不要跟我讲什么,什么都不用跟我请示,什么都不用跟我汇报。这时候你想想,国君这样,那些小人就不干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当时有几个小人,易牙啊、竖刁等等,这易牙和竖刁就开始跟齐桓公说了,现在人人都叫仲父,张嘴闭嘴叫仲父,都没人叫主子您了,谁都不知道齐国有国君,光知道齐国有仲父。这时候齐桓公说你懂什么,我跟仲父之间是身体与手足,你不用搀和,只有充分信赖仲父我才能成为一个完好的国君。
当然我们说管仲能够受到齐桓公如此的重用,还有国子的功劳、高子的功劳、鲍叔牙的功劳等等,国子、高子人家也有安天下的本事,三个臭皮匠总顶一个诸葛亮,你看这三个人就够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管仲能够有今天,周围的人都得是好人才行,所以齐桓公、鲍叔牙、国子、高子,一看就是这些人在心中只装着国家没装着自己,才能让你取得成功。
我还是不大满意,我还是不能给您当。你又怎么了?我家穷啊,我家一分钱没有。您说国子他们家多少钱,多少房子多少地,高子他们家多少房子多少地?您再瞧瞧鲍叔牙他们家,就我这么穷的人管谁啊,对不对,我管不了,我回家去了,穷人管不了有钱人。我告诉你,国君我家里别的没有,就是有钱,不就钱吗,我给你三归之家,另外我再饶你今年一年整个国都临淄城的所有的税收,这些都给你。
管仲说我还是不行,我家里有钱了,也有权了,这都没问题,但是您看看,您身边这些人,都是您的亲信,对不对,我跟您没关系,没有血缘关系,也不是亲戚也不是朋友,他们都跟您一会叫叔叔一会叫大爷的,我不行,我不能给您当。这时候管仲说完这句话,齐桓公说你什么意思,你不就想我管你叫干爹吗,我叫不就完了吗,从今天开始我管你叫仲父,仲是管仲的仲,父就是爹,不就是仲干爹吗,从今儿开始你们都记住了,这是我干爹。当然从岁数来讲管仲确实能给齐桓公当干爹,这样就行了。这回管仲说这才凑合。
你倒凑合了,现在咱们有一词,三归之家,三归是个什么东西?我告诉你,这三归的解释有九种,我们这儿只给大家选一种,三归指的是管仲三次接受齐桓公的赐邑。什么叫赐邑呢?那个时候跟今天不一样,那个时候管仲你当官,当相国没有工资,没人给发工资,没人给发工资我怎么给你干呢?我给你一块地,就这块地方下面的老百姓种的粮食都归你管,所有的树上的树下的都归你管,这叫采邑,这么个意思。我给你三块封地,哪三块呢?谷邑、狐邑和书社五百。给你三块,平常的国子他们家一块,高子他们家也一块,管仲他们家三块,这叫三归。当然这个三是多的意思,过去一二三,你看道家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说三生四,三是一个约数,归就等于馈赠的意思。当然这三块封地不是同一时间赐封的。
话说到这里我们有一个问题,管仲有点贪婪过度了,贪婪的还不仅仅是钱,不仅仅是地位,还要给人国君当爹,有点过了。其实话不是这么说,与管仲同时代稍后一点的,有一个人叫霄略,这个霄略曾经说过一句话,“管仲以贱不可以治国,故请国高之上;以贫不可以治富,故请三归;以疏为不可以治亲,故处仲父,管仲非贪,以便治也。”这话说得有道理,之所以要这么多东西,就是为了方便治理国家。
话说到这儿您就知道,管仲你想,还确实得怎么样,费一番工夫,但是在这里咱就得表扬表扬齐桓公。为什么?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困难多了。不像咱想的似的,太难了。他有三大障碍。第一大障碍就是制度上的障碍。你管仲据说姓姬,但是家道中落,也不是贵族,你就是普通平民百姓而已,而且就是四民中的商贾而已,而且是小商人,经常赚人家鲍叔牙的钱,所以制度上,普通百姓怎么能当官呢,而且一当就是相国?制度上的障碍。第二个障碍就是传统心理的障碍。齐国任用的大臣,必须都是什么人,必须亲信大臣都得除了姓国的姓高的,这两家是人家周天子派来监视你的,这两家必用之外,其他任用的必须都姓姜,而且都是亲兄弟啊、亲叔伯啊,都是一家的,不能任用外人。用那时候的话来讲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这是制度上有障碍。第三个障碍就是恩仇障碍。不管怎么说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射过齐桓公一箭,虽然没射死,但是这是仇人。所以还得克服这个障碍。
当然管仲为相,也有几个有利条件。第一个有利条件就是管仲确实有才。才大了去了,像施伯说的话叫“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他在哪个国家,天下就是哪个国家的,就这么牛。第二,齐桓公欲做中兴之主,非用管仲这个才不可,你想称王称霸就得用,所以像这种话,这是施伯说的,管仲者,天下之大圣也,“返齐,天下皆乡之”。什么意思呢?他要回到齐国,全天下都是齐国的农村,只有齐国是都市,全天下都是齐国的地盘,是这样的意思。第三,齐桓公这个人虽然有点急性子,但是他这个人性急但是有远虑,想的比较长远,有称霸天下的决心。第四,鲍叔牙的推荐。鲍叔牙作为管仲的知己,互相之间太熟悉。
此后齐桓公和管仲之间就达成了这样一个默契,对管仲的话言听计从,专任不疑,左右谁都管不了,常嘱左右“国家大事先禀仲父,有所裁决任凭仲父”,只要管仲说完以后,你就不要跟我讲什么,什么都不用跟我请示,什么都不用跟我汇报。这时候你想想,国君这样,那些小人就不干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当时有几个小人,易牙啊、竖刁等等,这易牙和竖刁就开始跟齐桓公说了,现在人人都叫仲父,张嘴闭嘴叫仲父,都没人叫主子您了,谁都不知道齐国有国君,光知道齐国有仲父。这时候齐桓公说你懂什么,我跟仲父之间是身体与手足,你不用搀和,只有充分信赖仲父我才能成为一个完好的国君。
当然我们说管仲能够受到齐桓公如此的重用,还有国子的功劳、高子的功劳、鲍叔牙的功劳等等,国子、高子人家也有安天下的本事,三个臭皮匠总顶一个诸葛亮,你看这三个人就够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管仲能够有今天,周围的人都得是好人才行,所以齐桓公、鲍叔牙、国子、高子,一看就是这些人在心中只装着国家没装着自己,才能让你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