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结构就是人心之所向
事实上,结构内部空间就是指一个结构或一个整体结构自身组织存在的内在空间。如我们今天去观察秦朝的社会结构,秦朝的社会结构就可以看成一个结构或一个整体。在一个结构或一个整体内存在着多种要素或结构,表现着它们内部之间的对称和非对称的关系。秦统一天下以后,在经济结构上,实行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在政治结构上,在全国普设郡县制,并统一法律;在文化结构上,统一文字等等。这些是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中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对称。对称的结构是重要的。因为这些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内部存在着同一性、对应性。换句话说,它们具有共性。这种共性是组成社会结构要素的必要前提,就如自然界离开原子就无法组成物质一样。如果失去这种共性,社会就无法存在,社会就会处在一种混乱的状态之中。没有稳定性,一个事物就不成其为自身;没有可变性,事物会失去灵活性甚至失去生机与活力。
“美好结构来自于和谐与均衡的驱动!”任何结构的对称协调,都需安排各种事务的优先顺序,解决各种问题,对冲各类风险、管理不同部门事项,同时使其保持前进的方向。这种“均衡行动”,对任何人来说都不简单。因此应须遵循决策关联各方的价值,担负起复杂艰巨的任务,以达驱动其可持续成长之目标。为了不陷入混乱局面,所以我们要调好结构。调结构,首先要调的就是将那些不合时宜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彻底摈弃。调结构,其次是一种战略,而战略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关键问题。调结构,再次是当今政经生活的头等大事,与全国人的幸福关系密切,不当凭遐想,开玩笑。结构调不好,就可能走向“改旗易帜”的邪路!今明两年需抓住难得的机遇,争取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避免经济矛盾向社会领域传导,威胁我国在“后危机时代”的战略地位。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实体经济所受冲击集中暴露了中国产业结构虽然大多都是“浅碟型经济”,集中表现在产业链不完备、工业附加值不高、技术储备不足、对资源与外需依赖过重等问题。珠三角长三角的企业主要是因为过去多都是以OEM、ODM为主,强调生产效率与制造质量。但在企业研发、设计能力、人力资源及创新与创造力三项相对于其它项目是属于较弱的部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更显突出。就现阶段的形势与任务而言,结构调整是应对各种经济风险的治本之策,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所在。
这次危机告诉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金融杠杆”正反作用力;必须复苏和利用“智慧杠杆”的力量和勇气!这不是一种清晰的洞察力,而酷像混沌思维。世界上根本没有轻易直达目标的捷径,对于结构调整来说,由于其复杂度更高,也更是如此。包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都要调整。又好又快的发展策略,应把“调结构”放在主要位置。结构协调了,民心就会凝聚、经济自然会好起来,民生才有所依,否则一切都是奢谈。但企业还是不愿意长期在智慧资本/无形资产等方面大幅度投入和盘整。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再有100年也调不好经济结构。赶欧超美,更是奢谈。这需要企业家的远见、执着,以及变革力!拉动内需,必须靠民间投资者踊跃投资和推动出更多有能力面对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的具有创新力、品牌力的卓越企业,而不是简单的出口转内销加“国产商标”!
人心所向决定发展方向。对当前中国来说,调结构就是人心所向。不对称结构,必然以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换取少部分群体利益为代价。若在这种结构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也必将是残缺的。所以说:残缺的结构正是制造矛盾的源头。我们党彻底看清了这些,所以才选择“调结构”。 结构调整贯穿于中国模式运行始终,自1993年以来一直是中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当下,不过不管怎么说,目前的结构正在变化,结构变化就是机遇所在。但结构变化的趋势究竟是怎么样的?这不是一般人就可以觉察出来的。的确,未来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尽管如此,各种实践都告诉我们未来的确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性,且在合理条件的限制下,人们可以讨论事件发生轨迹以及这些轨迹将带我们去向何处。今年以来,中央一揽子计划的实施给结构调整带来了难得的动力和机遇,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了新的迹象和变化。
二、解放智慧型人才是调结构的根
在美国,许多重要产业都是从创造者的“头脑里长出来的”。我国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大力依靠“智慧型人才”发展“智慧型企业”及由于智慧型企业所带来的“智慧产业”的发展。 智慧型人才都具备和运用智慧资本的能力。什么是智慧资本?智慧资本应该是关于增加企业利润的话题。智慧资本是创意、发明、技术、主要知识、计算机程序、数据技术、流程、创造力以及出版物的总合,智慧资本可以被简单的认为是那些能够转化为利润(财富)的知识。在当今的后工业经济环境中,技术和智慧型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取代传统制造企业。但是随着有形资产让位于无形的,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的资产,大多数企业对自己的智慧资本以及其对企业的作用仍然知之甚少!当下,有智慧的人才能成为佼佼者。智慧资本才是“未来的石油”!因为以智慧为基础,和以物质性为基础来思考社会要求完全不同的观点与意识,但我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差别。智慧与有限、有形的物质资源不同,用之不竭!是可持续的。
智慧就是资产!只要认同感凝聚,接下来的推动可说是顺水推舟,而且如同雨过天晴,海阔天空!当商业社会系统为一切商品都打上价格的烙印时,智慧既是无价的,也是有价的。没人会怀疑智慧的价值,但许多人却在忽略智慧的价值;没人会否定智慧的价值,但许多人却难以利用智慧去创造价值。智慧是资产吗?一般来说,投资人在投资时往往会以财务报表当作评估的基础。然而我们却发现,投资人在投资早期项目时,他们更乐意花费比账面价值还高的价格来购买项目公司的股权。为何公司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间会有差距的产生,这差距是不是代表有什么样的隐藏价值呢?回答是肯定的,隐藏的价值那就是智慧资本创造的那部分!智慧资本能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及优势,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财务报表无法衡量企业之真正价值。
这次经济危机所带来的问题,要是只用钱就能够解决,那么各国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好了。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究“如何尽快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问题?人才,一切聪明而智慧的人才,将是新时代的主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各国都在抢占制高点。怎么样才能抢占制高点?当然是需要一大批智慧型人才,尤其是帅才,将才。任何一种危机都是对人类自救能力的考验,唯有智慧可以真正突破困局!浩浩汤汤创业潮,这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将智慧型人才解放出来,为最广泛的创业者服务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再也不能用那些机械的工业时代的观点、价值、观念和假设来审视如今中国。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要依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将只是一个极为渺茫、极为遥远的梦。中国已经到了必须另找出路的紧要关头。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经验看,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可能会在实现“保增长”这一短期目标的同时为实现“结构转型”、但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来看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拿到这4万亿元投资计划项目的企业基本上是大型国有企业,这就容易导致宏观收入分配进一步向政府和国有企业倾斜。虽然广大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创造了65%左右的GDP,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机会,但它们获得这些项目的可能性较小。这样一来,在宏观收入分配中民营和中小企业所占份额会继续缩小。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受阻,将直接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就业水平的提高。
智慧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高端产业。智业兴,则中国兴!在古代,中国幕僚系统其实就是智慧业范畴,不过当时只服务朝廷和官僚,在当今,中国智业必将成为展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部分,她不仅需要服务政府和社会机构,同时服务于千万中小企业、服务于亿万勤劳而善良的创业大军。但发展智业经济,仍然离不开启动资金支持。而商业银行往往不会因为你有“智慧”,就给你钱!让你去创业兴国!世界各国的发展轨迹同样证明:健康的国民经济增长一定有完善的金融体系、优化过的投资结构做支撑。可是中国金融是欠发达且跛脚的。在这么残缺的金融体系下,各产业也必将高度依赖“智慧资本”实现转型。这一前提下,用工资奖金等简单的“资本雇佣人力”方式去激发创造力,就必须直面价值不对称的经营和管控风险。解决办法:构建一种能激发创造型人力资源自觉自愿行为、让“资本服务于人力”的新经营制度,把无从观察的创造力成本及收益等计算,都交给创造者去完成,一改传统雇佣关系,使创投作为智慧资本所有者的合伙人而存在,从而创造出高于平均值的高增长率。美国20世纪90年代创业投资企业的平均生产力,每年递增9%,是美国平均劳动生产力增长率的3倍。现阶段,从理论到实践均认可“智慧资本”价值的可抵押性,创投是最彻底承认人力资源资本价值的。尤其对于早期项目来说。创投就是帮忙有潜力的智慧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无形资本,通过承担此过程中的经营风险,以相对低价来分享智慧资本的高成长性和高增值性,从中获利。
我们甚至认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应该多多考虑对劳动权的尊重,劳资关系(“劳动权”和“产权”)只有得到结构平衡,才可能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生产者日益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者也日益成为依附于资本的受雇佣者,劳资双方的利益分化不断扩大。在这个利益分化过程中,产权理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产权问题过分关注的反面就是对劳动权的忽略。我们很少听到关于劳动权及劳动者如何维权的深入讨论,这种对劳动权的漠视,似乎正反映了劳资双方力量很不平衡的现状。不平衡就要调结构!调结构是措施,是手段,释放智慧型人才的创新活力才会达到调结构之目标。推进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要素价格改革,才能加快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08年年初以来,政府已先后推出了新的《劳动合同法》以及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这都是为了将人才解放出来。
将人才解放出来,才能从根子上执行调结构。就业和稳定的压力不适应利益格局的调整。调结构难在改变现有利益格局,难在牵涉就业、稳定等重大问题。一些基层干部坦言,因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引起的社会积怨较大,近几年淘汰落后产能已不像当年砸纺锭那样彻底坚决。一遇到市场转热,那些名义上被关闭的企业很快会死灰复燃。因此,要按照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原则,尽快建立消除贫富差距的社会机制。这类机制有很多方面,包括实行高额累进税制度、征收遗产税,乃至最终实现马克思所设想的废除继承权等;尽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广大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使得人们敢于消费,能够过一种人人享有的体面生活;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公益事业,使得人民群众共同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总之,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大本大源。
智慧型人才虽然有好的发展思路,但是没有启动的资金,没有资金他们就无法整合更多的智慧资源去实践,没有实践也就不会产生所谓的规模效应。改变分配格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是让先富起来的人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支持青年人创新创业为主,而不是以劫富济贫或是鼓励富人从事慈善事业为主。大力发展创业投资是调整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改变分配形式,建设创新型中国的必然战略选择!可以最大限度的释放中国人智慧潜能,把智慧资本的能量释放出来,使智慧储备和潜能成为实在的创业资本,成为与市场交换的股权,通过智力资本股权化,大力打造一批新的智慧型企业,造就一批新的智本型百万、千万、亿万富翁和企业家。这就是以创业带动就业,打造橄榄型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将是中国允许非公有经济创造财富后的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它将有效配合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避免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改善社会结构,催生更多的中产阶级。
调结构的本质目标是为了社会转型。社会转型要成功首先应把微观主体从原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其成为独立发展的个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其次是要构建新的秩序、规范。把解放出来的微观主体结合起来。这需要社会更深层次的变革,既包括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改造,新的秩序、规范的建立,以及各种“民权”之回归。
解放智慧型人才就是为了调结构
评论
3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