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


人们常常谈及学习,认为凡是进行学习活动都是非常光荣的,学习活动对人是无比的重要,以致有人提议将教育部改称为学习部,可见学习活动有着多么丰富的内涵。

重复性、机械式的活动是不是学习?人们也罢这样的情态称为学习,其实我看不是的。学习的目标在于促进某一项技能的产生和某一种思维的形成,如果这两者均无收获则不是学习。有人说这只是功夫未到,试想做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重复百遍、千遍都是老样子,不是原地踏步就是不断失败,也就是在进行这项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及时理清其中的脉络,找出自己进步的地方,这样机械式的活动不是学习。

没有兴趣、没有目标的做一件事情也不是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形成自己的目标并产生足够的动力使之完成。从事一项自己厌倦的活动并且不能保持勤奋、高昂的精神状态则无异于空耗时日,只是变相的假学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不算是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习应该分开讲,一方面是学,一方面是习。实践出真知,有人随心所欲的猜想不是学习,有人不注重从他人的经验出发而是按照自己的假想发明创造也不是学习,有人硬是不断重复自己的错误而不悔改也不是学习,有人只注重寻章摘句而注意消化当然也不算学习,学习这件事情必须先学后习,然后才能进行革新突破,它是学与习的统一。

学习,首先要的是一种态度,必须没有成见的学习,必须放下心来学习,必须反复推敲,善于与他人讨论,善于不断从实践中验证提高,只有真正融通到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中才算完成了学习活动。大学的数学是非常艰深枯燥的,但是如果真正掌握则裨益良深,相反的,如果只是一时应付考试或者一味从他人那里获知思路则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也不能为生活服务,这样的活动是无效则不能称之为学习。

如何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从前人的经验出发达到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次活动。学习的东西千变万化,但一个人的学习性质也即个人的学习品质则是相通的,存在本质上的一致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讲学习活动必须透过反复思索、应用于各种情况才能形成。有一种表面上的规律就是一个人在一件事情上表现出众,其他方面亦如此,就是他掌握了学习的精要,找到了与自己天赋相适应的学习习惯,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