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形成。
所有的价值链都是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精心设计出来的!所谓“形成价值链的过程”就是决策者和管理者设计价值链的工作过程,也就是不断拆分和再组合的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价值链的过程包括8个步骤,每一个步骤中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各有不同:
(下表:形成价值链的过程和方法)
步骤 |
该步骤的目标 |
该步骤中需要关注的事情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
1. |
明确最终目标 |
s 是工作被完成时的标准; s 必须用现象和状态进行描述; s 赋予每一个现象和状态以价值方面的描述; |
2. |
熟悉初始状态 |
s 是工作开始前的状态; s 必须用现象和状态进行描述; s 要涉及参与者的情况,至少是VIP的情况; |
3. |
描述需要实施的“改变” |
s 确定初始状态和最终目标之间各方面的差距; s 依照差距描述需要实施的改变; s 详细描述实施改变所需要的资源; |
4. |
确定各种方法和“分方案” |
s 根据资源和改变的要求设计方法和方法组合; s 使用最终的价值要求作为评价的标准; s 量化各个方法所需要的资源和风险; |
5. |
形成总体方案 |
s 用总方案的结构将分方案进行组合; s 需要形成能够比较的多重方案; s 对总方案的成本、风险、收益进行评价; |
6. |
判断各个部分的贡献度 |
s 拆分最终的总方案,再次形成分方案; s 评价各种方法的贡献度; s 明确各种方法中的核心操作; |
7. |
确定行动总计划,形成价值链 |
s 清晰价值的形成过程; s 将行动与价值形成相结合; s 确定每一个努力成果(加工)的价值; |
8. |
给每一个环节以明确的评价标准 |
s 从时间和资金方面约束价值形成的进度; s 使每一种操作的结果得到及时的评价; s 有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实时调整的原则; |
在设计企业价值链的过程中,需要设计者有明确的目标观念——从设计者的“提高目标体系清晰度的意识和能力”中体现出来;需要设计者有科学而完整的思维体系——从设计者的“综合运用结构式思维、流程式思维、作业式思维的能力,以及检查自己思维质量的意识和能力”中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