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信贷杠杆


 

 

 
社会信贷,既是动员和调剂社会资金的工具,又是引导和控制社会经济的杠杆,因而社会金融工作,既要充分运用信贷工具来组织和分配社会资金,又要学会运用信贷杠杆来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运转。
 
信贷杠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信贷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形式,它对商品经济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但是信贷自身具有这种推动作用,还不成为经济杠杆。它要成为经济杠杆,关键在于为人们自觉地加以运用。所以,信贷杠杆就是信贷这种价值运动形式为人们自觉地运用来作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手段。这里我们看到信贷杠杆的基本内容包括了三个方面:
第一、它是一种特殊价值运动形式。这种特殊价值运动,是由贷出、归还、付息三个经济行为构成,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经济行为,就不构成信贷运动,也不成为信贷杠杆。
第二、它是人们自觉加以运用。人们不仅运用它动员、分配社会资金的功能,而且运用它引导、控制社会经济的功能,所以作为信贷杠杆,它是这两种功能的有机统一。
第三、它是推动社会经济运转所使用的一种经济手段。信贷是由商品运动引起,同时它又推动商品运动,所以作为信贷杠杆,它是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不可分割的一种经济活动。
商品运动受到多种经济杠杆调节,信贷杠杆只是其中一种。它在通过动员、分配社会资金来调节商品运动上,同财政、税收等杠杆既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它自己一些特点。主要的特点是:
一是调节对象的自主性。任何经济杠杆调节社会经济生活,都是通过改变物质利益分配,来引导调节对象的经济行为。但是作为信贷杠杆,它的这种引导只是通过改变存贷款条件来实现,而不强制受贷者接受其条件,因此受贷者完全可以自主地参与信贷活动,而不象财政、税收等杠杆那样,对于调节对象具在一定的强制性。
二是价值让渡的有偿性。任何经济杠杆调节社会经济生活,都是通过一定价值转移,来影响调节对象的经济决策。但是作为信贷杠杆,它的价值转移是暂时的使用权让渡,到期偿还是这种暂时让渡的前提条件,因此受贷者必须是有借有还,而且必需把自己收益中的一部分作为利息支付给贷出者,它不象财政、税收等杠杆是无偿的转让。
三是信贷资金的商品性。信贷杠杆不同于财政、税收等杠杆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它不仅同商品运动紧密联系,而且它自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运动。这一运动主体,不是物质资料商品,而是货币资金商品。这种资金的贷放和收回,构成它的特殊流通过程,资金的需求和供应,构成它的特殊市场活动。信贷杠杆对商品运动的调节,就是通过这一特殊市场机制来发挥作用的。
信贷杠杆正是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运用它来管理社会经济生活,调控更加间接,作用更加有效,反映更加灵敏,因而也就更加适合市场经济要求。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信贷杠杆在现代国家管理社会经济生活中,也就日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并日益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杠杆。
 
信贷杠杆的基本职能和作用目标
信贷杠杆总的职能任务及其实现目标,概括来讲,就是组织分配社会资金,保证经济正常运转。然而从它大的活动内容来看,又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控制货币流通是它一大基本职能。国民经济宏观控制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控制货币的流通量。货币的流通量包括停留在流通中的货币量和新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停留的货币,也是前期所发行的货币。然而货币的发行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因而通过货币政策以及中央银行发行这一总的闸口,就可以有计划地控制进入流通中的货币量。由于信贷资金是一种货币形态的资金,首先表现为一定的货币,所以信贷杠杆的基本职能也包括控制货币流通。
信贷杠杆控制货币流通这一基本职能所要实现目标,就是要使货币流通量与商品流通量相适应,从而保证币值和物价的基本稳定,防止出现通货膨胀。如果货币发行失去控制,或者货币发行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实际的货币流通量与需要的货币流通量失去平衡,货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从而就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
调节资金投放是又一个基本职能。随着资金有偿使用制度普遍实行,信贷在资金的筹集和分配中,所占比重日益升高,地位日益重要。然而信贷业务是由各种信用机构来开展的,因而国家通过信用政策以及各种信用组织,就可以有计划地调节资金的投放,包括资金的流量和流向。
信贷杠杆调节资金投放这一基本职能要实现目标,就是要使资金投放的总规模以及资金结构同生产建设的总规模以及产业结构相适应,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运转以及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防止出现经济生活紊乱以及重大比例失调。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建设都要有一定的资金,因而资金投放的总规模,就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资金流向不同部门,就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以及各种资源的开发和配置。
监督金融活动是再一个基本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因而各个经济单位之间以及各个生产企业内部资金运转,都要通过银行信贷关系。它们所需要的资金,要由银行信贷提供,暂时闲置的资金要存入银行保管,因而每个经济单位、每个生产企业,乃至整个国家金融活动状况,都会通过信贷关系反映出来,所以国家通过信贷资金运用状况,就可对社会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中的金融活动进行监督。
信贷杠杆监督金融活动这一基本职能所要实现目标,就是要使金融活动正常运转与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相适应,从而使金融活动的开展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协调起来,防止因金融链条的打断而引起整个社会经济的混乱。我们通过信贷杠杆监督,就可预测整个商品经济发展趋势,从而给各个经济单位开展金融活动以正确引导:同时又可以及时发现各个经济单位金融活动中的短期行为,从而克服微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冲突。
 
信贷杠杆的作用方式和活动条件
信贷杠杆的运用方式主要是通过使用调控手段以及确定调控参数两个方面来作用于社会经济生活。
在使用调控手段上,要建立信贷杠杆的调控手段体系。信贷杠杆是一个大概念,它的运用包括若干具体手段,例如货币发行、存款准备、资金投放、利率升降、票据承兑、证券交换、外汇留成等等,随着金融事业深入发展,会有更多信用关系成为信贷杠杆调控体系中的具体手段。对各种信贷调控手段的使用,又有若干具体方面,例如信贷资金投放、又包括了贷款规模、贷款种类、贷款对象、贷款期限、贷款额度、贷款利息等多方面的内容,按照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状况和调控需要,就可灵活选择使用。而且通过这种使用,就能够把调控者的意图,传导给每一个调控对象。
在确定调控参数上,由于信贷杠杆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是通过物质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的。而物质利益的变化,又会直接表现为一定的或与此相关的一定数量关系,所以运用信贷杠杆调节,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确定调控参数。这里仍以资金投放为例,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经济发展需要,对贷款的规模、种类、对象、期限、额度、利率等,都会在原有基数上进行调整,银根需要抽紧或者放松、范围需要拓宽或者收缩、户头需要增加或者减少、期限需要延长或者缩短、额度需要加大或者限制、利率需要提高或者降低。我们通过一系列调控参数的确定和调整,就可以改变受贷者的经济条件,调节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从而调节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改变市场供求状况,引导生产发展方向,影响企业经营决策,最终保证国民经济的的协调稳定和持续发展。
运用信贷杠杆,需要有正确的金融政策和健全的资金市场,以及各种经济杠杆和各种信贷手段的综合配套运用为基本条件。
首先要制订正确的金融政策,信贷杠杆的运用才有正确的引导方向。国家的金融政策体现了国家管理货币和信用的意志,所以只有制订了正确的金融政策,即符合金融运动规律以及经济发展需要的政策,信贷杠杆的运用才能把社会经济生活引向健康发展轨道。例如国家对货币发行和资金投放,实行放宽或者紧缩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只有作出正确决策,运用信贷杠杆才能发挥好其作用。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资金市场,信贷杠杆的运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资金市场是资金借贷的领域,只有建立了健全的资金市场,计划调节同市场调节才能有机的统一起来,市场机制才能充分发挥调节作用,从而信贷杠杆的运用才能有效地调控社会经济生活。例如利息作为资金商品的特殊价格是市场机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是它不能随着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动而相应作出调整,当其资金已供不应求时,利率仍然很低,那么利率这一手段就很难发挥其杠杆调控作用。
最后,各种经济杠杆以及各种信贷手段必须综合运用,信贷杠杆的作用才不会相互抵消。这是因为整个社会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机体,现时各种经济杠杆又都相互制约,因此单独运用信贷杠杆就有局限性,所以只有综合运用,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发挥信贷杠杆应有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