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在辽西农村生活,当时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很贫困,别说吃大鱼大肉,就是高粱米粥、玉米面大饼子也吃不饱。在我的记忆中,苦中有乐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每年的夏季,吃上一碗高粱米水饭,自己到菜园子里摘几根顶花带刺的旱黄瓜和鲜嫩的小茄包,倒上一碟黄莹莹香喷喷的大酱,捞一碟在酱缸里腌好了的咸黄瓜、长豆荚和姜不辣。在大酱缸里腌了一正夏的咸菜,对城里人来说,永远不可能知道它的味道。特别是姜不辣,在城里是很难见得到的。甜甜的、脆脆的,一种说不出来的清清爽爽的味道一直渗入脏腑,就连挨饿时顿顿吃的糠菜馍馍,也好像受到美味佳肴的熏陶,不再令人难以下咽了。
正是由于儿时对姜不辣的喜爱,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们家搬进县城以后,我还在窗前仅有的七八平方米的空地上埋上了几块姜不辣。果然,第二年春天,我的姜不辣破土而出了。刚进秋天,一片含情带笑的美丽黄花高达丈余,堪称是花中巨人。它的叶片形如向日葵,茎杆比向日葵的细些,但向日葵杆上不分杈,而姜不辣却茎上长枝,枝上分杈,枝枝杈杈的顶端都顶着十数朵轮状花。我仔细数过,围着小“轮”(比向日葵的花盘小)的花瓣不是9片就是11片。花瓣虽单薄,但蓬蓬勃勃、热热闹闹地聚拢在一起,却汇成了一片金光耀眼的风景。当满园的葱茏绿意渐渐告别了韶华时光,在萧瑟的秋风之中,我扳倒了姜不辣的秸秆,轻轻扒开薄薄的土层,下面全是白花花、黄莹莹的姜不辣。我一气捡了三四脸盆,自己家腌不了这么多,妈妈又给邻居们送去了不少。那些年,我们家饭桌上每顿都离不开用香油拌的喷香酥脆的姜不辣。
姜不辣不是名花异卉,却朴实大方、真诚热烈;姜不辣不是山珍海味,却爽心适口增加食欲。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是它滋养了我们因饥饿而廋弱的身体。可自从住上了楼房,已经有几十年不曾亲身手种植、收获姜不辣了。每逢在郊区农舍看到生机盎然的姜不辣,那随风摇动的绿叶金花,便情思涌溢,浮想联翩……是啊,那生于斯、长于斯的姜不辣,坚韧、宽容、不怨天尤人的性格,不正象征着朴实、厚道的广大关东农民吗?
难忘姜不辣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