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仕商城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3——飞仕商城操盘日记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地质地貌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广州科学城属珠江三角洲北部边缘的丘陵地区。科学城内地势北高南低,由高丘陵向平缓丘陵、台地及冲积平原过渡。

区外西偏北部5公里处有岑村大山(火炉山),高度322.1米;西北部5公里处有凤凰山,山峰高370米,为本区最高山峰;靠近科学城北侧有暹罗大山,高288米;东北部5公里处分别为大笨象山、大洞岭、刘村大山等,山峰高度为220-289米。从上述可知,科学城西北、北部和东北部为低山和高丘陵所围绕。区内西北部有荔枝山(高141米)、尖峰岭(105)米,其余丘陵均在海拔100米以下,一般在海拔50-94米之间。在乌涌二侧有少许带状冲积平原分布,科学城内均属丘陵和台地地貌。科学城最南界线至铁路线仍为台地,在南界2-5公里处为珠江冲积平原。

从地质构造看,科学城处于珠江三角洲新生代断块地盆地东北侧,断地盆地东北侧断块隆起在南缘的萝岗花岗岩体中。山体的岩石和山谷的地下基岩为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在山丘的地表上广泛分布花岗岩风化残积土,仅零星分布球状风化花岗岩球体,形状和大小各异,多被花岗岩残积土掩埋;在山脚和谷地则分布有坡积、洪积层。在乌涌河谷则分布着第四系河流冲积物。根据区域地质勘察表明,科学城内无大的构造断裂,地质条件稳定。

 气候气象:

本建设项目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据各种气象台历年资料统计: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21.8℃,最低月平均气温(1月)13.3℃,最高月平均气温(7月)28.4℃,历年极端最低气温-0.3℃,极端最高气温38.7℃。日照:全年平均日照达1895.2小时。10月份日照最长,平均为240-260小时,4月份日照最短,平均为78.9小时。全年日照率为42.9%,其中10月份达55%,4月份只有21%。降雨量:全年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00毫米,最大年降雨量为2516.7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1158.5。降雨集中在夏季,以5、6月份降雨量最多,月平均降雨量为293.8 毫米;最少在12月份,月平均只有24.7毫米。历年4-6月份为梅雨季节,7-9月份为台风季节。

本区季风变化明显。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多出现于9月份至次年3月份,频率为16%。其次为东南风,主要出现在4-8月份,频率为9%,全年平均风速为2.0米/秒,极大风速35.4米/秒。静风频率为29%,年平均气压为1012.4百帕,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蒸发量为1575.5毫米。

水文:

广州科学城东西长8公里,有三条河涌流经科学城区内:西部有新塘水,往西南流至新塘后在广州氮肥厂处流入车陂涌;贯穿中部的白头石、玉树、上堂等地的有乌涌;东部边界有火村水约1公里流经科学城,火村水为南岗涌的一条支流。车陂涌发源于广州帽峰山自白云山高丘陵中部的肖箕窝,汇入珠江前航道,该河涌全长21.2公里,1987年和1988年枯水期实测平均流量为1.67和1.58立方米/秒。乌涌源于白云高丘陵古箭岭北麓,经水口水库、黄陂果园、玉树、上堂、珠江冶炼厂、广州汽车制造厂、黄埔新村、黄埔港东面流入珠江前行道,全长21.5公里,集水面积54平方公里。南岗涌属二类河流,发源于白云区木强水库,自鹅门从北向南流经全区至南岗镇的龟门注入东江北干流,全长26.5公里,五十年一遇的最大洪水流量538m3/s,洪水位2.28m。

植被:

科学城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其自然植项目所在地主要植被属南亚热带绿阔叶林带,因长期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现存植被皆为次生林,且绝大多数为人工种植的马尾松林。

环境功能规划

建设项目所属的功能区分类及标准如下:

表3建设项目功能区分类及标准一览表

序号

功能区分类

建设项目所属功能区

1

水源保护区

非水源保护区

2

大气功能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

3

环境噪声功能区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

4

农田保护区

5

风景保护区(市政府颁布)

6

水库库区

7

城市污水厂集水范围

规划属萝岗中心区水质净化厂集水范围

8

管道煤气干管区

9

《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第24条

10

施工地点是否可现场搅拌混凝土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广州开发区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从1984年开始建设,2002年,开发区管辖范围已扩大到西区、东区、保税区、永和经济区以及科学城五个片区,多年来,广州开发区对广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成为广州市向东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区。

广州开发区坚持"稳中求快、迎难而进、有效增长"的发展思想,采取了加大招商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推进国企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全区工业经济克服了电力短缺、原材料供应紧张等种种不利因素,屡次刷新预期目标,2005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08.24亿元,同比增长20.64%,比去年新增工业总产值269.74亿元,呈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12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154.16亿元。工业产销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产销率为97.74%,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42个百分点。12月份的产销率为99.16%,比上月提高了1.93个百分点。我区工业企业全年累计用电367017万度,同比增长16.01%,耗用每度电产出43.82元的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提高1.51元。

广州科学城是以科学技术的开发应用为动力,以高科技制造业为主导,配套发展高科技第三产业,如信息咨询、科技贸易等,使其成为具有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高效率的投资管理软环境的产、学、住、商一体化的多功能、现代化新型城区。广州科学城开发将从1998年开始至2020年分三期建设,近期1998-2005年,中期2006-2015年,远期2016-2020年。广州科学城主要发展以下六大技术领域项目: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技术,火炬计划项目。目前已有广州智通信息产业园有限公司、广州南方高科技有限公司等高科技企业进驻广州科学城。

2005年全年广州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608.24亿元,同比增长20.64%,比2004年新增工业总产值269.74亿元,呈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12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154.16亿元。工业产销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产销率为97.74%,比2004年同期上升了0.42个百分点。12月份的产销率为99.16%,比同年11月提高了1.93个百分点。广州开发区工业企业全年累计用电367017万度,同比增长16.01%,耗用每度电产出43.82元的工业总产值,比2004年同期提高1.51元。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规划中的萝岗中心区水质净化厂集水范围,纳污水域为南岗河。南岗河石桥(河源鹅山至12 km为石桥)以上为工农业景观用水功能区,其河段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参考2006年广州开发区的水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南岗河水质状况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  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    [单位:mg/L]

监测水体

监测指标

化学需氧量CODCr

生化需氧量BOD5

石油类

Oil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

氨氮

NH3-N

南岗河

中游

(石桥)

季监测值

15~106

3.2~36.9

0.13~0.18

0.05

1.9~19.5

年平均值

44.25

13.55

0.16

0.05

10.65

评价结果

超标

超标

超标

达标

超标

南岗河

下游

(南岗)

季监测值

18~34

4.4~11.7

0.08~0.24

0.05

3.0~18.6

年平均值

26.50

8.18

0.15

0.05

9.92

评价结果

超标

超标

超标

达标

超标

GB 3838-2002

Ⅲ类标准

20

4

0.05

0.2

1.0

 

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南岗河监测水质指标中的CODCr、BOD5、石油类和氨氮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从超标指标上分析,南岗河受到一定程度的工业污染,水环境质量状况较差。但比较其中游与下游河段的监测结果可看出,下游河段水质略优于中游河段水质。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2006年5月7日至11日连续5天,在科学城所作的大气监测,监测项目为SO2、NO2、PM10。结果表明,监测点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所有测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项目所在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良好。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本项目执行2类标准。现场实测显示,建设项目边界噪声本底值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主要保护目标是控制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废气(主要是备用发电机废气、机动汽车尾气)、生活噪声的排放,保证其不影响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标准,特别是保护居民不受噪声影响。具体列举如下:

1、水环境保护目标 

控制污水排放,保护南岗河地表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

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是评价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该区的环境空气功能标准,保持周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

3、声环境保护目标

声环境保护目标是确保该建设项目建成后其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本项目位于广州科学城彩虹一路以南,荔红一路以西,荔红二路为以东,项目自身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同时本项目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多注意合理布局和设计,尽量减少对项目外部环境及项目内部环境不良影响。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地质地貌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广州科学城属珠江三角洲北部边缘的丘陵地区。科学城内地势北高南低,由高丘陵向平缓丘陵、台地及冲积平原过渡。

区外西偏北部5公里处有岑村大山(火炉山),高度322.1米;西北部5公里处有凤凰山,山峰高370米,为本区最高山峰;靠近科学城北侧有暹罗大山,高288米;东北部5公里处分别为大笨象山、大洞岭、刘村大山等,山峰高度为220-289米。从上述可知,科学城西北、北部和东北部为低山和高丘陵所围绕。区内西北部有荔枝山(高141米)、尖峰岭(105)米,其余丘陵均在海拔100米以下,一般在海拔50-94米之间。在乌涌二侧有少许带状冲积平原分布,科学城内均属丘陵和台地地貌。科学城最南界线至铁路线仍为台地,在南界2-5公里处为珠江冲积平原。

从地质构造看,科学城处于珠江三角洲新生代断块地盆地东北侧,断地盆地东北侧断块隆起在南缘的萝岗花岗岩体中。山体的岩石和山谷的地下基岩为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在山丘的地表上广泛分布花岗岩风化残积土,仅零星分布球状风化花岗岩球体,形状和大小各异,多被花岗岩残积土掩埋;在山脚和谷地则分布有坡积、洪积层。在乌涌河谷则分布着第四系河流冲积物。根据区域地质勘察表明,科学城内无大的构造断裂,地质条件稳定。

 气候气象:

本建设项目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据各种气象台历年资料统计: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21.8℃,最低月平均气温(1月)13.3℃,最高月平均气温(7月)28.4℃,历年极端最低气温-0.3℃,极端最高气温38.7℃。日照:全年平均日照达1895.2小时。10月份日照最长,平均为240-260小时,4月份日照最短,平均为78.9小时。全年日照率为42.9%,其中10月份达55%,4月份只有21%。降雨量:全年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00毫米,最大年降雨量为2516.7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1158.5。降雨集中在夏季,以5、6月份降雨量最多,月平均降雨量为293.8 毫米;最少在12月份,月平均只有24.7毫米。历年4-6月份为梅雨季节,7-9月份为台风季节。

本区季风变化明显。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多出现于9月份至次年3月份,频率为16%。其次为东南风,主要出现在4-8月份,频率为9%,全年平均风速为2.0米/秒,极大风速35.4米/秒。静风频率为29%,年平均气压为1012.4百帕,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蒸发量为1575.5毫米。

水文:

广州科学城东西长8公里,有三条河涌流经科学城区内:西部有新塘水,往西南流至新塘后在广州氮肥厂处流入车陂涌;贯穿中部的白头石、玉树、上堂等地的有乌涌;东部边界有火村水约1公里流经科学城,火村水为南岗涌的一条支流。车陂涌发源于广州帽峰山自白云山高丘陵中部的肖箕窝,汇入珠江前航道,该河涌全长21.2公里,1987年和1988年枯水期实测平均流量为1.67和1.58立方米/秒。乌涌源于白云高丘陵古箭岭北麓,经水口水库、黄陂果园、玉树、上堂、珠江冶炼厂、广州汽车制造厂、黄埔新村、黄埔港东面流入珠江前行道,全长21.5公里,集水面积54平方公里。南岗涌属二类河流,发源于白云区木强水库,自鹅门从北向南流经全区至南岗镇的龟门注入东江北干流,全长26.5公里,五十年一遇的最大洪水流量538m3/s,洪水位2.28m。

植被:

科学城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其自然植项目所在地主要植被属南亚热带绿阔叶林带,因长期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现存植被皆为次生林,且绝大多数为人工种植的马尾松林。

环境功能规划

建设项目所属的功能区分类及标准如下:

表3建设项目功能区分类及标准一览表

序号

功能区分类

建设项目所属功能区

1

水源保护区

非水源保护区

2

大气功能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

3

环境噪声功能区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

4

农田保护区

5

风景保护区(市政府颁布)

6

水库库区

7

城市污水厂集水范围

规划属萝岗中心区水质净化厂集水范围

8

管道煤气干管区

9

《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第24条

10

施工地点是否可现场搅拌混凝土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广州开发区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从1984年开始建设,2002年,开发区管辖范围已扩大到西区、东区、保税区、永和经济区以及科学城五个片区,多年来,广州开发区对广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成为广州市向东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区。

广州开发区坚持"稳中求快、迎难而进、有效增长"的发展思想,采取了加大招商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推进国企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全区工业经济克服了电力短缺、原材料供应紧张等种种不利因素,屡次刷新预期目标,2005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08.24亿元,同比增长20.64%,比去年新增工业总产值269.74亿元,呈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12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154.16亿元。工业产销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产销率为97.74%,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42个百分点。12月份的产销率为99.16%,比上月提高了1.93个百分点。我区工业企业全年累计用电367017万度,同比增长16.01%,耗用每度电产出43.82元的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提高1.51元。

广州科学城是以科学技术的开发应用为动力,以高科技制造业为主导,配套发展高科技第三产业,如信息咨询、科技贸易等,使其成为具有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高效率的投资管理软环境的产、学、住、商一体化的多功能、现代化新型城区。广州科学城开发将从1998年开始至2020年分三期建设,近期1998-2005年,中期2006-2015年,远期2016-2020年。广州科学城主要发展以下六大技术领域项目: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技术,火炬计划项目。目前已有广州智通信息产业园有限公司、广州南方高科技有限公司等高科技企业进驻广州科学城。

2005年全年广州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608.24亿元,同比增长20.64%,比2004年新增工业总产值269.74亿元,呈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12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154.16亿元。工业产销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产销率为97.74%,比2004年同期上升了0.42个百分点。12月份的产销率为99.16%,比同年11月提高了1.93个百分点。广州开发区工业企业全年累计用电367017万度,同比增长16.01%,耗用每度电产出43.82元的工业总产值,比2004年同期提高1.51元。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规划中的萝岗中心区水质净化厂集水范围,纳污水域为南岗河。南岗河石桥(河源鹅山至12 km为石桥)以上为工农业景观用水功能区,其河段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参考2006年广州开发区的水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南岗河水质状况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  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    [单位:mg/L]

监测水体

监测指标

化学需氧量CODCr

生化需氧量BOD5

石油类

Oil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

氨氮

NH3-N

南岗河

中游

(石桥)

季监测值

15~106

3.2~36.9

0.13~0.18

0.05

1.9~19.5

年平均值

44.25

13.55

0.16

0.05

10.65

评价结果

超标

超标

超标

达标

超标

南岗河

下游

(南岗)

季监测值

18~34

4.4~11.7

0.08~0.24

0.05

3.0~18.6

年平均值

26.50

8.18

0.15

0.05

9.92

评价结果

超标

超标

超标

达标

超标

GB 3838-2002

Ⅲ类标准

20

4

0.05

0.2

1.0

 

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南岗河监测水质指标中的CODCr、BOD5、石油类和氨氮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从超标指标上分析,南岗河受到一定程度的工业污染,水环境质量状况较差。但比较其中游与下游河段的监测结果可看出,下游河段水质略优于中游河段水质。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2006年5月7日至11日连续5天,在科学城所作的大气监测,监测项目为SO2、NO2、PM10。结果表明,监测点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所有测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项目所在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良好。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本项目执行2类标准。现场实测显示,建设项目边界噪声本底值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主要保护目标是控制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废气(主要是备用发电机废气、机动汽车尾气)、生活噪声的排放,保证其不影响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标准,特别是保护居民不受噪声影响。具体列举如下:

1、水环境保护目标 

控制污水排放,保护南岗河地表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

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是评价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该区的环境空气功能标准,保持周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

3、声环境保护目标

声环境保护目标是确保该建设项目建成后其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本项目位于广州科学城彩虹一路以南,荔红一路以西,荔红二路为以东,项目自身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同时本项目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多注意合理布局和设计,尽量减少对项目外部环境及项目内部环境不良影响。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及环发【2000】1号文;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1、              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即CODcr≤500 mg/L、BOD5≤300 mg/L、SS≤400 mg/L、动植物油≤100 mg/L( NH3-N、总磷无相应标准);

2、    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

3、《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Ⅱ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 dB(A);

 

总量控制指标

 

按达标排放的原则,提出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

废水总排放量:111600t/a;

CODcr:39.53ta;

氨氮:1.67t/a;

备用发电机尾气排放量:1632000 m3/a;

SO2排放量:0.131t/a;

NO2排放量:0.054t/a;

烟尘排放量:0.0033t/a。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及环发【2000】1号文;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1、              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即CODcr≤500 mg/L、BOD5≤300 mg/L、SS≤400 mg/L、动植物油≤100 mg/L( NH3-N、总磷无相应标准);

2、    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

3、《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Ⅱ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 dB(A);

 

总量控制指标

 

按达标排放的原则,提出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

废水总排放量:111600t/a;

CODcr:39.53ta;

氨氮:1.67t/a;

备用发电机尾气排放量:1632000 m3/a;

SO2排放量:0.131t/a;

NO2排放量:0.054t/a;

烟尘排放量:0.0033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