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方式。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如肝。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如心。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如脾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如肺。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如肾。
中医中将人体的五脏与五行相联系,用以解释生理上的种种现象,因此,可以用五行的关系来对五脏之间的关系加以说明。
五行的生克关系: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上述关系可以用下图1来加以说明:
图中的外圆表示相生的关系,内五角星表示相克的关系。通过将五脏和五行相联系,可以得出五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2:

 

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即肾中所藏之精气可以养肝,肝脏所藏的血液可以济心,心的热量可以温脾,脾生化的水谷精微可以充肺气,肺气又可以助肾水的运行,这就是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关系。而相互克制的关系如下:肺气向下可以抑制肝阳的上炕,肝可以疏泄脾,使脾不至于壅郁,脾的运化功能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抗热;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的清肃。
五脏中,所有的脏腑生理功能都正常,才能保证人体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行,若五脏中有任何一个脏腑出现异常,则可通过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影响到其他脏腑,导致人体的机能出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