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象学说的角度来说,五脏之间的关系可以做出如下阐述:
心与肺的关系
心主行血,肺主气而行呼吸。所以心与肺的关系,实际上是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肺主气,有促进心血运行的作用。肺气正常是血液正常循行的必要条件,肺气能推动血液运行。同时,肺吸入空气中的氧,氧在肺中与血液结合,通过血液的运行,将氧带到全身的组织器官(包括肺)进行新陈代谢,使各组织器官能正常的运行。总而言之,肺气促进血液运行,血液的运行有能保证肺气的正常。从而强调了血液循环与呼吸运动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心与脾的关系
心与脾的关系,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个方面。
1、生理。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心血要靠脾所转输来的水谷精微化生。脾气旺盛,对饮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完全,血液才有足够的转化来源,心血才能够充盈;而心血充足,又能很好的滋养脾脏,脾脏得到很好的滋养后,对饮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就更加完全。
此外,血液在脉管内正常流动,要依赖心气的推动才能正常,同时也还要借助于脾气的统摄功能,只有脾的统血功能正常,才能使血液运行在脉中而不致溢于脉外导致各种出血。如便血、尿血、皮肤瘀斑等。
2、病理。心脾两脏常互相影响。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营养吸收不好,血液没有化生之源,导致心血不足,临床上常出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若思虑过度,既耗心血,又伤脾运,出现头昏、失眠,脘腹滞胀,食少倦怠等。
无论是脾气虚弱而使心血不足,抑或是心血亏损而致脾运失健,其结果都是造成“心脾两虚”
心与肝的关系
心与肝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运行与贮藏及神志活动两个方面。
①心主血与肝藏血之间在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关系。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则肝的血量就充足,即肝有所藏,同时肝又可以得到滋养;肝藏血,调节血量的功能正常,能使心血充盈。
②心主神志与肝主疏泄,在调畅情志方面亦密切相关。人的精神情志活动,虽由心所主,但也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调畅气机和调畅情志的作用;而肝的正常疏泄,亦有赖于心主神志的作用,两脏相互配合,则精神活动正常。若心肝发生病变,往往可见到精神情志的活动异常。如心肝血虚,神不守舍,可见心烦、失眠、多梦等症;若肝失疏泄,情志不达,可致气郁化火生痰,上蒙心窍,出现精神错乱的病症。
心与肾的关系
心与肾 的关系,在中医上主要是水火互济、阴阳互根的关系。心位在上,属火,以阳为主,其性好动,主神志,主血脉。肾位在下,属水,以阴为主,其性好静,主藏精,主水。在正常情况下,阴阳、上下、水火之间有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互济”。如果肾水不足,就不能上济心阴,导致心火亢盛,就会出现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遗精等“心肾不交”的证候;如果心火不足,不能对肾起到温煦作用,就会出现水肿、阴囊潮湿、小便长清等证候。
肺与脾的关系
肺主气,脾益气;肺为主气的枢纽,脾吸收的营养可转化为气,以充盈肺气:但脾运化生的水谷之气,必赖肺气的宣降才能输布全身,而肺所需的津气,要靠脾运化水谷精微来供应。
肺与肝的关系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在气机的调节方面,肺气主要是向下,肝气主要向上,二者一上一下,相互协调,对全身的气起到一个调节作用,保证人体全身气行顺畅,如果肺或肝的功能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出现咳嗽、气喘、呼吸短促、全身无力、心情郁闷、情绪失控等症。
肺与肾的关系
肺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呼吸和水液的分布、代谢两方面。
1、在呼吸方面:肺为呼吸器官,通过肺吸入新鲜的空气,呼出体内带有废弃物的旧的空气,完成体内外气体的交换,保证全身各组织器官得到氧的滋养(包括肾)。同时肺的呼吸功能,又要靠肾的纳气作用才得以正常发挥。如果肾的纳气功能不好,就会导致呼吸不顺畅;肺的呼吸不顺畅,则不能很好的吸收氧气,脏腑得不到氧气的滋养,功能就会衰竭
2、在水液代谢方面:肾为主水之脏,具有气化功能,全身的水液要靠肾的功能才能正常代谢,维持人体水液和电解质平衡,而肺通调水道,保证全身水液的运行通道畅通,使水液能顺利的运行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如果人体的水液代谢失常,就可能出现水肿、呕吐、便秘、小便长清火短赤等症。
2、在水液代谢方面:肾为主水之脏,具有气化功能,全身的水液要靠肾的功能才能正常代谢,维持人体水液和电解质平衡,而肺通调水道,保证全身水液的运行通道畅通,使水液能顺利的运行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如果人体的水液代谢失常,就可能出现水肿、呕吐、便秘、小便长清火短赤等症。
肝与脾的关系
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储藏及运行方面。饮食物的消化,要靠肝的疏泄功能来分泌和排泄胆汁,只有肝脏正常的分泌胆汁,饮食物才能更好的被消化;饮食物的消化完全,转化成血液的原材料才充足,从而人体的血量充盈,继而肝所藏的血量充足,肝脏得以滋养,才能正常的分泌胆汁,由促进对饮食物的消化。
肝与肾的关系
肝的本性是直爽的,再加上它是主疏通人休内的气。所以如果人身之气稍微有些运行不畅。肝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发怒时,肝脏部位有些疼痛的原因了。
而肝的升发是由肾来协助的,正是由于肾水对肝脏的滋养,肝的生理功能才正常。在五行中,肝属木,肾属水,在自然界,树木都是依靠水才能生长的。所以肝与肾的关系是涵养与疏泄。临床上如果有的病人肾脏亏虚,精气不足,那他的肝脏功能十有八九也不是正常的。所以肝病与肾病在临床上一般是同时出现的。
脾与肾的关系
脾与肾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先天与后天之间的关系。脾的运化功能,要依靠肾阳的温煦作用才能很好的完成;肾赃里面所藏之精,要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培育和滋养。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可见腹中冷痛、下利清谷或水肿等症;脾气久虚,后天之精化生不够,不能充养先天之精,可致肾精虚亏而见机体的发育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