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8月20日)的《南方周末》有点看头,经济报道的分量和品质都比以前高了,甚至比《21世纪经济报道》好一些。也许,是原来分流出去的经济记者又回流了。
最有价值的深度新闻是以“央企凶猛”为主题的系列报道。我从去年开始关注这个话题,并认为这是影响未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核心问题之一。很多人以为国企没有理论问题了,没有研究价值了,现在突然发现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新问题。最近几年的“国进民退”让人怀疑1997-2004年的“国退民进”究竟是不是一种缓兵之计。经济结构的固化,伴随社会结构的固化,毫无疑问,就目前的趋势而言,中国正在离一个“官僚资产阶级社会”越来越近。避免拉美化的结果是不断地向拉美学习,尤其是官僚阶层学得更快。
《大学生抢劫者黎力的秘密》再次让我们感触到,帮助贫困生树立起对生存的自信乃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很遗憾,尽管大学生自杀不断,但是今天的大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人格的塑造仍然被考试、保研和四六级所掩盖。作为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一个77人本科班的班主任,也作为一个曾经的贫困生,我比一般人更深刻地理解一个老师的谆谆教导对于一个贫困生的价值。三年来,我一直是这样做的,尽管在当下思想教育工作并不讨人喜欢。我过一段时间会写写自己作为一个贫困生的奋斗经历,尽管我很不情愿提及往事。
《万州矽肺工人维权之路》再次让人反思我们作为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究竟有多少法律保护了工人的实际利益。一部稍微加强了对工人权利保护的《劳动合同法》居然遭到几乎所有主流经济学家的指责,在这个意义上我只能说自己是非主流。工人维权的道路难于上青天,因为“经济增长”就是阻止他们攀爬的天花板。一切为了增长,增长为了合法性,合法性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