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终结
随便问个人:什么是真理?可能有这样二大类回答:1、知道。2、不知道。
在知道的情况里可能还有些不同,有的可能说:我知道什么是真理,比如我饿了,吃饭,感觉饱了,不饿了。这就是真理。有的可能说:我知道了世界的本质和根本原理,我掌握了真理。或者有的人是这样说的:我知道在某个地方一定有真理存在,我正在寻找,或许某些人已经知道了,比如上帝或释迦牟尼。也有的说:我不知道啥叫真理,但我知道检验真理的标准,呵呵,你说这是不是也算知道了什么是真理?或者有的干脆说:我知道什么是真理,那就是谁都不知道的胡扯。
在不知道的情况里有的可能会说:我从没听说过真理这个说法,您先给个说法?先让我了解一下真理是什么意思?然后我再看看我是不是已经遇到过。有的或者说:我知道对这个问题大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懒得管它。有的说:我已经寻找真理多少年,它到底有没有?在哪里?到底是如何定义的?谁来告诉我!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真理这个概念被创立、传播、改造到现在应该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将来还会被赋予什么意思,但我有办法把真理这个东西给圈定起来,并最终把真理这个问题的范围和轮廓搞清楚。
我是这样入手进行的:首先我们先问我们创立、传播、思考和讨论真理的过程和做法是不是在真理的范围里?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在真理之外探讨、定义、圈定真理?如果可以,那道是一个很有趣的情况:真理就是个有限域,我们在真理之外圈界了它,我们可以自由出入,或者说我们人类的口袋里可以一边装着真理,一边装着非真理甚至歪理。
这样的话,真理就至少不是无条件地无处不在的、普适的、不可置疑的,而是有标准的、有定义范围的。这就有个问题:把二个口袋的真理和歪理合在一起应该叫做什么理呢?如果有人一手掌握着真理一手掌握着歪理,那么他是什么理在手呢?
我们再接着追问:如果说真理都是有标准的、有定义范围的,那么确认标准和下定义本身是不是有条件的、非普适的、可置疑的呢?或换句话说,什么来确认那个确认、定义那个定义呢?确认的确认、定义的定义或确认的确认的确认、定义的定义的定义把我们追问到了包括真理问题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尽头,同时也是原点上。
我们确认这个概念是这个范围、我们定义那个东西是那个意思,这个过程倒好象是无条件地无处不在的、普适的、不可置疑的。那么把这样的过程叫做真理应该使人更舒服些吧?
你如果觉得(确认或定义)确认和定义过程就是真理,那我们在上面说到的我们创立、传播、思考和讨论真理的过程和做法其实都是在真理的范围里进行的。而且远不止如此,我们应该达到了这样一个结果:确认即真理。
可能会有人说:你说的不对,据我所知,确认并非就是真理。你放心好了,你看你说这话的过程只不过是又一个确认。
我们再把真理的圈定情况小结一下:如果有人说‘我认为真理是这样的’,或者有人说‘我觉得真理是那样的’,或者有人说‘我提出了真理的检验标准’,或者‘我想世界是这样的’,‘一切都是XXX’,你没必要非得听他们说了什么,你只要知道他们在说真理、他们在摆弄真理,他们对一切概念和说法都是这么搞的,都是这样的过程,你就知道比他们搞出来的真理还要权威的东西是什么了——那就是搞的过程。
搞的过程有这样一些说法:感知、思考、认识、感觉、摸索、研究、讨论、探索、发现等等,这是真理或歪理或不管什么理都在其中产生、修正的平台和温床。在这里搞出来的东西可以叫真理,那么这种搞法应该是更大的真理,是真理之母。
如果树上的果子是真理,这树应该是更大的真理。所以说,如果确认了的东西是真理,那么确认本身是更大的真理;探索出来的东西是真理,探索的过程是更大的真理。‘找到了真理’是个可笑的说法,有可能找得到真理,也可能一直处在还在找的过程中。不管什么时候找到、找不到,都在‘找’中。如果永远找不到,那么‘找’仍然还是唯一的出路和答案——‘找’就是真理。
这样说来,大家都是在真理中把玩真理,都不是在真理的范围之外搞出真理的,没有搞,也就没有搞出来的真理。
有个古老的盲人摸象的故事,‘盲’的意思大概是指没感知,但在这个故事里盲人却又可以‘摸’,那就是有感知,那么这个故事就不是盲人摸象,而是摸者在摸象、感知者在感知对象了。如果说摸到了真相、摸到了全部就是摸到了真理,那么‘摸’本身已经是真理了。什么是假相?什么是真相?什么是全部?都是靠‘摸’摸出来的,都在‘摸’中,都是‘摸’的状态和情况。
类似的,如果说人一手掌握着歪理、一手掌握着真理,那么人实际上就掌握着更大的真理了。能够分辨、区别和判断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非真理,这个分辨、区分和判断过程就不可能不是真理。
现在我把真理的意思范围扩大到了搞真理的过程,我们再看看还有什么是在真理之外的。如果说果子是真理,那产生这个果子的树也是真理;如果说确认了的东西是真理,那确认本身更应该是真理;那么又是什么在产生着树?又是什么在支撑着确认呢?可见追问还在继续!所以又有人说:真理就是刨根问底、就是追本溯源。实际上就是求知。
开篇我谈到对真理的回答情况,有的说知道,有的说不知道。如果都以是否知道来解决一切,那问题就好办了:知道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如果你是全知,你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呢?——你知道!
前面我们谈到真理等同于确认、摸索、寻找、分辨、思索等等过程,而这些过程实际上就是知道过程、或在感知基础上的较高级些的信息、语言、意思处理过程。世界上的所有问题、根本问题就是知的问题,不管是原本状态的相互影响、作用、联系、区分,还是较高级些的确认、摸索、寻找、分辨、思索等等过程,还有‘是什么’的问题,都在知道的范围中。
一块石头能够被太阳晒热、一个苹果能够掉到地面上,都是因为能够相互感知。石头如果对热这种信息浑然不知,热就对它不起作用;苹果如果不获知地引力这种意思,它也不会听话地向下掉落。
什么是石头、什么是苹果、什么是热、什么是地引力?这都是人根据知道的信息特征进行的分类和确认。那么什么是人自己呢?同样要落在感知上,‘知道’在他那里如何呈现,他就自觉到自己是什么。不知不觉中产生不了‘自我’,‘自我’就是自觉,就是发生在这里的感知,到底发生在哪里?——就发生在感知到的地方。
人可以有各种可能的变化和组合,人也可能会遇到对话水平相当的其他族类,但感知这一属性是唯一不变和共同的,所有的做法和行为都只在这一属性里进行。所以支撑人或其他真理探索者的是知性,人或其他各种类别的个体都是感知范围和程度不同的‘知者’。
主体是知,人只是知后某一结果。而后一切问题和情况又都在‘椐我所知’的范围中,而‘我’只是一种‘自知’的状态。石头、苹果、地球、人都是知态不同的‘知者’。世界万物如果都不是且仅仅是有知有觉,那还会有什么发生呢!
真理一定是在知道的范围里。如果有人不同意,那他一定是‘知道’了其他的情况。不管什么理都一定是在知道里进行分辨、判断、总结的。一个人或物不管他/它在做什么、怎么做,都处在必然的知态中,这个情况是不是就是根本的真理之所在呢——一切乃知!
如果你看到有人在仔细挑选着真理,并把它放进右边的口袋里,把其他的非真理放到左边的口袋里,呵呵,你就应该知道,他的做法本身就已经是真理了,而他放进口袋里的东西你并不一定要认同,因为各个人可能会把不同的东西放进不同的口袋,但大家都在做一样的事情:我在知道着。
如果你看到一片树叶在风中摇曳,你也应该知道,真理正在发生:你知道了树叶知道了风力。
无所不在的、普适的、先天的、无法更改的真理是不需要寻找、摸索或研究的,最基本的真理是不需要认同或确认、定义的,觉得你存在着、你知道着,那么真理就已经呈现了。‘觉’和‘知道’就是真理,我们可以把这叫做基本真理。如果继续更多地了解你自己,如果你再去寻找真理,那么你知道的越多、越透彻,你掌握的真理越丰富、越高级,你和你知道的东西就是知觉的成绩,我们可以把这叫做高级真理。如果你什么都知道了,你是全知,那么你这里就呈现了顶级真理。
不管知道了你多少、不管你知道了多少、知道了什么程度,到头来都是知者在知道着,知道在知道着知道——或简称:一切乃知。
或许,你想告诉我你那里所知道的你和你所知道的其他情况。
最后还是用摸象的故事作为结束:如果摸到了全部真相、真知,那就是全知,那就是真理的上限了,但那也是摸出来的;退而取其次,如果只摸到了部分真相、真知,那也算摸到了真理,摸出了成绩;如果什么真东西都没摸到,而只有摸这一唯一的路径、没有其他的出路的话,那么摸依然是全部的真理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