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与丧事


 

喜事与丧事

 

有些喜事,其实是丧事,比如美国打下了伊拉克,可能是“国”的喜事,但肯定是“家”的丧事,那些阵亡士兵家的丧事;还有些丧事,其实是喜事,比如1976年某个伟人逝世,举国同悲,但一个人躺下了,一个国家真的站起来了,这还不是喜事?一直喜不起来的,大概只有四个人。这且按下不表。

值得一表的是,你有本事把喜事办成丧事,把丧事办成喜事。这不一定都是倒行逆施,有时还是奇思妙谋,大智大勇。水灾火灾震灾是丧事吧?但如果你看不到悲切切的为死难者送葬的队伍,只看见喜洋洋的抗灾英模表彰活动,这就是把丧事办成了喜事,这就叫化悲痛为力量。一场盛大庆典是喜事吧,但如果如临大敌,劳民伤财,搞得大家垂头丧气,灰头土脸,喜事就很容易办成丧事。

把喜事当丧事办,把丧事当喜事办的在世大师应该是朝鲜领导人。金大中逝世是丧事,但前去吊唁的北韩吊唁团团长、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金己男在准备返回平壤而离开下榻的酒店时表示:“心情很愉快。”你瞧,人家死了前总统,你心情还很愉快,是幸灾乐祸吗?当然不是。让金书记“心情愉快”的,是不辱使命,成功地完成了老板交办的“吊唁外交”任务:见到了李明博,转达了神秘口信。金大中死了,两韩关系活了。丧事办成了喜事。

不过,韩国人不要高兴得太早,这只是对北朝鲜是喜事,对韩国不是。朝鲜一直吵着要与美国一对一谈判,有些观察家以为这是要撇下中国,俄国评论家看到两韩接近,也说这对俄罗斯和中国不是好消息。其实,朝鲜并不是要撇下谁,它只是要改变谈判的格局,把1场1对5的六方会谈,变成5场1对1的会谈,这是要各个击破,把劣势转变成优势。

这个策略可以被称为“斯巴达克思策略”。有意在竞技场里杀死斯巴达克思的罗马皇帝,让角斗士分成两组,互相屠杀,最后斯巴达克思这组只剩下他一个,对方还剩3个。他转身就逃,后面的人紧紧追赶,一圈之后,3个追赶者拉开了距离。斯巴达克思转身刺死追在最前面的人,又迎头刺死第2个,最后刺死第3个。一场寡不敌众的1对3的殊死搏斗,变成了3场1对1的决胜之战。

朝鲜把韩国的丧事办成了自己的喜事,等到韩国人以为有了喜事时,朝鲜当局还会把它办成丧事。如果一个国家的内政不是喜事的话,国际关系能不是丧事吗?

 

                    2009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