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暴跌的根本原因与官员误导市场


A股暴跌的根本原因与官员误导市场

    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和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召集人沈联涛针对中国股市说,在中国相关监管部门的官员口风要很谨慎,不可以误导市场;但当市场出现恐慌的时候,又要给大家信心。
     今天(19日)沪综指又大跌125.30点,跌幅达到4.30%。从消息面来看,我国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公开市场七周微调宣告结束;国土部拟收紧土地批后监管;国庆前新基金有望供600亿入市;保龄宝和奇正藏药今日网上申购;美股收高。利好消息远远多于利空消息。那么,A股为何仍然不给“面子”,大跌不止呢?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沈联涛先生针对中国股市的说法很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沈联涛先生批判美国市场说,大家看到格林斯潘一旦说:“全面看好是无理性的”,股市就开始跌;他一说“美国经济现在开始有了结构性的改革,我们的效率提高了很多”,股市就会涨。言外之意,美国股市受格林斯潘个人言语影响太大,属于不正常现象。笔者认为,格林斯潘作为好几任美联储主席,掌管货币政策是其本质职能,对货币政策发表一些言论,无可厚非。美国股市之所以跟着格林斯潘的言论走,说明美国股市受货币政策影响和左右很大,说明市场投机成分严重。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投机就没有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监管是一个不断与投机博弈、斗争的过程。因此,绝不能埋怨格林斯潘多言、嘴快,而是股市本身监管的问题。一个成熟的市场,一个理性的市场,一个监管严格的市场,股市走势只有盯着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业绩,盯着整个国家经济走势而动,而不是别的,更不是一个专家,货币政策掌门人以及证券监管者包括官员在内的一言半语就发生波动甚至是震动。
     中国股市基本上还没有摆脱政策市、沪深指数基本上是政府指导的指数。政府每一项政策出台、每一个监管措施实施、监管部门以及重量级官员的一个报告甚至一句话语都对股市影响非常之大。从中国股市诞生以来,税收就是调节股市涨落的工具。跌幅过大了,政府就要减税,涨幅太大了政府就要增税,这个套路至今没有摆脱。近期,股市又对货币政策十分“敏感”。几个月来,股市的狂涨就是依靠官员以及央行不断重申“宏观政策取向不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实施撑着的。货币政策稍有“风吹草动”,股市立马就大变脸。一个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动态微调”,让中国股市出现了当前的喋喋不休状况。
   其实,这不在货币政策本身的问题。而是要从股市为什么暴涨的源头说起。原来,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指导下,国家4万亿投资和前七个月7.73万亿的信贷投放,使得本来复苏缓慢的实体经济难以消化,最终进入到了股市楼市里。股市这波暴涨行情是流动性过剩行情,一旦流动性收紧,进入股市的信贷资金一定会被抽走,股市岂能不跌?这应了那句话:从哪里来的,一定要回到哪里去。这是这次中国股市深度调整的唯一原因。
    当然,一些官员在不同场合的“胡言乱语”确实对股市起到了一定的误导作用,特别是一些具有官员和学者双重身份的官员。在市场敏感期,慎言慎行是正确的。但是,这不是根本原因。

新闻链接:http://www.ce.cn/macro/more/200908/19/t20090819_198150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