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住着用麦秸囤起屋顶的时代,楼房无疑是人们向往的生活,但当有一天城市化以讯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全国,漫天都是拆!拆!之时,美好的城市化逐渐变得令人厌恶甚至恐惧。
城市化的目的是什么?或许是为了改善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或许是为了城市景观悦目,也或许是为了逐利;但不论哪种目的都不要忘记了要以人为本。城市化绝不能搞一刀切,有人喜欢楼西洋楼房,也有人喜欢独门小院;战争军令式的城市化断绝了多少人的生活居住习惯?
看看全国各地的上演的疯狂拆迁,比上世纪破四旧还野蛮。在有些官员眼里,城中村就是“旧家什”,理应彻底毁灭。但在老百姓眼里,城中村却寄予着太多的梦想与快乐。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多在村子里保存下来,一条条曲折通幽的胡同、小院、街坊邻里、风俗习惯、炊烟、香火、小孩的嬉戏、老人的闲聊等一幕幕生活画卷,散发着自然纯朴的气息与味道。然而,这一切都将被无情的水泥建筑所歼灭。
村庄与楼房小区的最大不同在于村庄是一个有机体,小区是乌合之众;你可以随意进入一个村庄溜达,却很难进入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小区。
村庄里的人们习惯了所谓的“脏乱差”,那里有一种安全感;还可以出租自己的偏房换取生活费;可以容纳摆放自己的大体积生活工具如三轮车、烧烤车一类的东西;还可以养鸟养宠物;外来的打工者来到城中村可以寻找到廉价的房子租住;城中村,本是留给社会最底层人员的一个旮旯,一个被极度压缩了的谋生空间。然而不幸的是,这个最适合某一特定人群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殆尽。
生活在城中村的人们是这个城市的土著居民,围绕城中村的建设的一切高楼大厦都是后来者,只有城中村位于中央,这说明了一种秩序,一个先来后到的礼制。令人悲哀的是流淌着资本血液的楼房终于鸠占鹊巢,侵略了这个城市的主人。
目睹多少文化名城如北京、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灵魂---城中村都被利令智昏的改革者所糟蹋,真是一场国难。时下人们嘲笑当今社会进入了“被动式”时代,“被增长”、“被就业”、那么消灭城中村就是人们“被城市化”。
城中村的价值是什么?有多少学者给与考虑?有几个政府俯下身子嗅过他真实的气息?没有,一个也没有,媒体千篇一律的声音是----城中村该消灭。可惜,那不是真实的声音。
更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城市的“城中村”早已经是高楼林立,就因为没有被政府炒过一次地皮而被污蔑,并给贴上了“脏乱差”的标签。并不断释放未来新小区是如何亮化美好;其实生活在这个物价飞涨、社保虚无的时代,人们内心对住进高楼大厦以后的生活很是担忧绝望,好不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是啊,住进小区的开支是硬性的,生活也不方便,因为他们不是上班族公务员,来来回回一辆车,他们需要一个空间容纳那些谋生的鸡零狗碎的家什物件。
城中村的把戏无非是抬高房价而已,如此短视的政府行为岂能称以智慧?你胡诌的改革溢词又怎能服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妄图通过消灭城中村,来消灭一些人心中的“草民流寇”形象无疑是冷酷可笑的;当任何改革当丧失了以人为本时,必然是恐怖可怕的。
我们不想看到没有起伏变化的单调的平头式的楼房建筑,它千篇一律的面孔终究要枯燥令人生厌的,甚至会导致人们的精神失律。
城市化为何不能兼容城中村?谁能讲出令人信服的道理?
新闻链接:直面广州城中村大拆迁http://2010.163.com/special/00863LQC/villageswithinthecit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