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市政府宣布要发放电影消费券,支持国产影片。我刚好刚刚支持了一把。
忙里偷闲去看了《白银帝国》,本没抱着什么幻想,但看完后不觉震了一下,一定要写几句。
山西作家成一的长篇小说《白银谷》是我几年来少有看完的长篇,应该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家族传承史,而更是一部庞大恢弘的历史史诗,围绕大国、小家、朋友、亲人、爱情、友情多线发展,让人看后对晋商代表的中国早期的企业家感佩不已。
听说《白银帝国》将《白银谷》改成了电影,则一定要去看看。
康家三的成长成熟与经历,刻画了时代更迭中一个家族的兴衰存亡,进而把晋商所信奉的儒家文化演化为“商德”和“商道”,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商业社会和文化相当深刻的启迪。电影中康三选择的动机是主动而非被动,就在他决意要用白银兑换一个承诺时,一个数百年间的政治王国坍塌了,而与之相伴的金融王国也未能幸免,同时还摧毁了康家老爷多年的权利威严,以及康家的百年积累。而开篇那句:“天地真大,人真小,该怎么自处”,此时也有了直接的回答,这个选择也给出了“商道”的真谛。
同时,康家两代人对传统道德、价值取向的态度来反映社会变革中意识形态的冲突。代表西方文化的少奶奶杜筠清最终在东方传统的“夫权”中解脱,她用死捍卫了自己的反抗;而怀有新思想的三少爷则用自己的坚持为固执的父亲上了一堂“父权”反抗战,最终带有“君权”色彩的父亲也在新形式下低头。在这场反抗与社会变革中,没有谁是最终的赢家,而一幕幕或喜或悲的场景已经开始埋葬着传统的“三纲”。
在这场与旧式礼教抗争过程中,三少爷完成了家族式的进化,而这诞生于社会变革中的进化,彻底埋葬了家族商业史。康三说:做生意不过就是做人,于是他用9窖的银子兑换了承诺,于家族这不是什么利好消息,于做人却是成功的,最后连康家老爷也欣慰地说:我用9窖银子,换回了一个儿子。到此,《白银帝国》对一个家族掌舵者一生有了定论,在这段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故事里,他的人生得到升华。
看完这个电影,让我想起话剧《立秋》中的一句我很喜欢的话:“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简简单单的26字也是从传统文化中提炼传承下来的。看着这些熟悉的字,就不难理解家国情仇与传统儒家文化的碰撞。
这是一个用心的作品,郭富城在《白银帝国》中最后说:“知易行难。”,能把80万字的巨著在九十分钟里表达的酣畅淋漓,实属不易了。电影要表达的内容是跨度很大的,影片人物涉足的区域从山西大院到北京皇城,从戈壁大漠到十里洋场;时代跨度从清末到民国,八国联军、义和团、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都有涉及;商战、绑票、父子三角恋等商业片元素皆有……它让人看到一个时代的脚步,从传奇人生中看到一个家族的兴衰,从乱世动荡看到了商人的责任与担当,从家国情仇看出了为商的仁义礼智,还有一直延续下来的诚信。
“人在面临选择时才会面对真实的自己,才会定义自己”, “天地真大,人真小,该怎么自处”……人生短暂,我们都值得好好思考影片里的这两句话。
2009-8-29一个美丽秋日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