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么,如何引起记者注意,让新闻媒体为自己作免费广告,产生轰动效应呢?我认为,首先要制造卖点、热点、兴奋点,以引起媒体关注。我认为,事先最好搞一个策 划书,写好“通稿”,应亲自找记者或拿到各媒体去,当面沟通,以引起他们的重视。新闻是“炒”出来的,人是宣传出来的。一个人要成名一定要好好利用新闻媒 体。因为,一个人往往是先有名后有利。
四 川有个经济师叫王奇,他策划了一起“出卖”自己活动,制造了一个爆炸性新闻。过去,他是个名不经传的人物,擅长企业营销,宣传创意,平时他只是小打小闹地 给一些民营企业当过经济师。他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能老这样给别人打工混日子。于是,他决心自己干一番事业,打进策划界,成为策划界的名流。没有钱 打广告,怎样推销自己,怎样让别人迅速接受自己呢?
他 认为,要让别人接受自己,首先要把自己“卖”出去。卖给谁呢?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卖给媒体。为什么?因为他发现,很多人成名,很多企业成功,都是借助新 闻媒体的力量,都是卖给新闻界,通过媒体传播,再卖给消费者。卖什么呢?新闻媒体最需要就是新闻,那么,他创造什么新闻卖给媒体呢?因此,他考察了很多人 才市场,发现这些人才市场,几乎都是一个模式:企业挂牌招聘人才,应聘者向企业求职,填求职表,企业对应聘者一经录用,这个人才就成为企业私有,而且,报 酬都是由企业说了算,所有的人才,几乎都是被动地接受企业挑选,人才市场口口声声双向选择,其实,招聘、应聘双方根本没有平等。他考察后,决定以“不平等 ”为突破口,去创造爆炸性新闻。他在家里关了三天三夜,想出了以下创意:
创意之一、挂牌突破——人才挂牌招聘企业
要突破人才市场上的“不平等”,首先要在挂牌上突破,既然企业可以挂牌招聘人才,那也应允许人才挂牌招聘企业,这才在形式和意义上真正平等。
创意二、定价突破——人才自我报价
过去,对应聘者的待遇,总是企业主说了算,要体现平等,这必须突破。突破的办法是人才在挂牌时,自我报价,企业主接受,则签约,不接受,则下一个。
创意之三、求职突破——企业向“诸葛亮”求智
他认为,挂牌者应是“诸葛亮”似的智才。因此,在求职方面要实行突破。既然是人才挂牌,就不再是人才向企业界求职,而应是企业向“诸葛亮”求智。
创意之四、私有突破——一个“诸葛亮”可为多家企业服务
他 认为“诸葛亮”似的人才,是帮助企业作重大决策,重大策划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仅服务于一家企业,岂不是太浪费。大家想一想,一企业,一年有几个重大策 划?有几个重大决策?如果让“诸葛亮”似的人才,服务于多家企业,每年帮多家企业作重大策划与重大决策,那人才的使用率不是更高吗?对社会的贡献不是更大 吗?因此,他提出,人才要突破企业私有,像他这样的“诸葛亮”应独立出来,帮助多家企业发展。
他把这“五个创意”整理成一个人才招标的标书和“五个转变”的理论,一起抛卖给《成都商报》,立即引起了总编的兴趣。第二天,在第一版中心位置,刊登了记者的文章:副标题是:时薪100、日薪1000、月薪10000。主标题是:一打工仔在蓉城叫板:谁来聘我!文章最后说,这五个转变为节约人才资源,合理利用人才资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出报 的第二天,《成都商报》续登新闻,《高价求职的王奇找到“组织”,一个广告公司拍板:我聘你》,接二连三,王奇天天占据显要位置。成都的《华西都市报》与 《成都商报》是强劲竞争对手,两张报纸都办得不错、卖得很火,他们之间互抢新闻、互抢读者。当时,《华西都市报》刚结束“百家企业成都大招聘”话题的讨 论,“成都商报”这条爆炸性新闻出现后,据说“华西都市报”的值班总编指示,抓住王奇标价出卖自己这一话题,再次展开人才价值大讨论。所以,在《成都商 报》爆炸性新闻的当天,《华西都市报》的记者采访了他,用了一个绝妙的标题《林中飞来一只独唱的“鸟”》,小标题是“关于‘王奇新闻’的再思考”,并连续 报道,主标题没变,小标题变为“王奇新闻”的再思考、三思考、四思考等等
一时间,成都各报刊、电视节目像炸开了锅一样,开展“王奇现象”大讨论。
《成都商报》是“王奇现象”始作俑者,这个报道在整个成都炒起来了,于是,它更起劲地推波助澜。11月初,《成都商报》不顾“中国艺术节”在成都举行这一重大主题,专门组织人才论坛。在那次论坛上,王奇与成都策划界的100多人过招:面对面地辩论。按报社正常规律,记者采访一天,每天下午六点以后,回报社写稿,但是因为100多人占据了报社整整一层楼的办公室,使记者们回到办公室后,既没有座位,更没办法写稿,辩论一直持续到下午七点半才被迫“提前”结束。
“ 王奇现象”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采访王奇的记者一批接着一批,有的记者,甚至跟随王奇去企业考察,见缝插针地跟踪采访。讨论不断向纵深发展,讨论的话题发 展成“人才怎样定价,王奇时、日、月薪定价作出了注解;所谓出卖自己,是卖头脑,即给企业提供“外脑”服务,给企业作企业管理,企业策划,市场营销培训, 每小时按100元收费;给企业诊断,开处方每天按1000元收费,为企业提供“外脑”服务,难度较大的项目,服务时间超过10天,且在一个月内能完成时,按10000元 收费”。此注释一经抛出,“人才买卖坐位”的讨论再次推向高潮。王奇就这样一举成名。你看,王奇推销自我的“招”高不高?确实很高,他确实“火”了一把。 由此,他也由名不经传的小人物,一下子打进了策划界,成为策划界的名流,到处有企业请他出山,把脉、出点子,他大赚其钱,大发其财。
透过这个案例,我们发现,大凡要不花钱做广告,引起新闻媒体的注意,一定要有卖点,有新意,事前一定要作充分的市场调查分析,找准切入口,写好策划书,在卖点上大作文章,这是成功的关键。如果引不起新闻媒体的兴趣,调不起味口,你想免费打广告,就是白日作梦——妄想!
企业如何不花钱打广告
刚才,我讲了个人如何让新闻媒体免费为自己作广告,产生轰动效应,那么,企业如何不花钱打广告呢?我这里再讲一个例子。
中国第一家“舍宾形体运动俱乐部”,刚从俄罗斯引进到中国来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知道“舍宾”是什么东西。如今“舍宾连锁俱乐部”遍布全国各大城市。这家公司的老总,当时只是个武术教练,也没有什么钱,他通过千辛万苦拿到了中国的总代理。
他 想:要发展“舍宾”连锁俱乐部,首先,要让全国知道什么是“舍宾”,要想全国人民知道什么是“舍宾”,那就只有做广告。什么媒体最好影响最大?那当然是中 央电视台,但是,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费,几秒就是上百万哪有这么多钱呢?他想怎样才能既做广告又省钱呢?这个老板想了几天几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对投 资伙伴说:“我有一个办法做广告,不但不花一分钱,而且还能赚钱”。他的投资伙伴都笑他:“天下那有这么好的事”。“有”,“我把‘俄罗斯舍宾运动代表团 ’,请到中国来作巡回演出。因为,我在俄罗斯看过他们的演出,非常的精彩。我相信,只要把‘俄罗斯代表团’请到中国来演出,中国媒体肯定会作宣传,到时候 中国一定会掀起一股‘舍宾’旋风”。这个老板想到做到,立即以国家体委的名义,向俄罗斯代表团发出了邀请。这次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很多城市的“黑市票 ”倒到了500元一张,各大城市媒体更是整版整版地争相宣传,“舍宾”这个名字,一下子进入了千家万户。他不仅一次赚了几百万广告费,还赚了几十万的演出费。
他 这招,绝就绝在:他巧妙地利用了“俄罗斯演出代表团”这个支点,利用人们好奇、新鲜的心理特点,以“在各大城市巡回演出”为手段,扩大了“舍宾”在中国的 知名度。他借别人之名,借别人这个“团”,既免费为自己打广告,又为自己赚钱。名义上是“炒作”演出团,实际上是为自己作广告,一举两得,实在高明。
作者简介
张春健 中国赞助营销第一人、亚洲顶尖赞助权威、奥运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赞助产业联盟(中国区)主席、中国广告俱乐部副主席、中外名师大讲坛副主席、北京人文大学、东欧商学院、东方管理学院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
春健老师拥有十多年国际化、本土化营销背景和经验,善于巧借资源,制造轰动,担任 过著名企业董事长助理、广告策划总监、奥运冠军公司总裁等职。曾八千元制造中国广告第一经典,把广告做到天安门禁区;五百元搞定单车万里行,成为一道亮丽 流动的广告风景线;一个月组建国际大都市上海市场营销网络,两个月攻克重启大西南门户成都市场;成功策划操作过环球小姐大赛、屈原国际龙舟节、央视扶贫春 节晚会等众多有影响的大型活动,在利用活动低成本营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甲乙双方实战经验。
主要著作:《广告赞助实战手册》《赞助运作指南》《赞助天机》《低成本营销术——赞助营销之秘笈》《团队实战教练》《创业空手道》
主要荣誉:"2006年中国创新品牌十大策划人"、被清华大学等六部委评为"中国杰出培训师"等光荣称号。
相关链接:
http://www.txzzw.com/html/tushutuijian/20090619/3229.html
http://www.txzzw.com/html/tushutuijian/20090619/3230.html
http://www.txzzw.com/html/tushutuijian/20090619/3231.html
http://blog.sina.com.cn/qqzzwcom
咨询电话 01052723285
更多资讯请登陆天下赞助网www.txzzw.com
欢迎网络、媒体转载但需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