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超GDP的质疑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在上半年都超过了GDP。国家统计局27日公布,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1.2%,农村居民增8.1%(7月28日《新京报》)。
上半年居民收入与上半年我国GDP增速7.1%相比较,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高出4.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高出1个百分点。
在金融危机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收入增长却大大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是社会各界没有想到的。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多数年份都与GDP增速持平或者低于GDP增速,超过GDP增速的年份非常少,而在金融危机如此严重情况下,竟然超过了GDP增速好几个百分点,更加令人没有想到。
原因何在?是城乡居民就业大幅增加,收入大幅提高吗?显然不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特别是出口受到了巨大影响,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倒闭,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失去收入来源。勉强能够保住工作岗位的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收入或者维持不动或者下降,有些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上至中央领导、国家职能部门,下至企业管理者,都倡导减薪不裁员。只要不把职工推向社会,就是减薪,国家也放心了,职工也庆幸了。
另外几个与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矛盾较大的因素不能不引起重视:一是央行此前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城镇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为-8.6%,比1季度大幅下降20个百分点,是1999年开展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居民心理与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矛盾较大、反差严重。二是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个人所得税同比去年增速却大幅下降,这之间相互矛盾。财政部公布的“2009年上半年税收收入的结构性分析”中,1-6月个人所得税完成2136.73亿元,同比增长0.7%,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26.5%。个人所得税是以工资征收的,如果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很快,个人所得却同比去年增速却大幅下降,这之间相互矛盾。这一年来个人所得税税率和起征点没有做过调整。三是从新浪网消息后面的网友留言看,截止28日上午九点半显示的300多条留言中,99%的网友认为自己的收入下降或者没有增加。笔者针对此消息通过见面询问、电话联络等形式,采访了20位不同行业的职工,收入略有增加的只有3位,占15%;收入下降的12位,占60%;收入持平的5位,占25%。笔者思来想去无论如何都想不出上半年居民收入同比增长幅度这么大的依据。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表示,上半年实际增长比较快,主要是因物价低于去年同期,从而使得实际增长显得突出。但是,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上半年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人均2733元,同比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仍为8.1%。实际上物价对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只有1.4个百分点,对于农村居民收入没有影响。城镇居民收入不扣除物价因素同比增长9.8%,仍然高于GDP增速的2.7个百分点。可见“物价低于去年同期”并不是主要因素。
统计局称,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是分别据6.5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和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计算的结果。也许是抽样标志的偏差,也许是其他方面的偏差,使得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矛盾较多,与民众心理距离越来越大,着实有点不靠谱。
如此不靠谱的数据,不但误导决策者,而且引起大众的反感和不满;不但使得统计数据失去作用,而且起到了负面效果。这对精细化做好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9-07-28/0257183087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