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利达太阳能新闻联播头条的风向标意义


     一张张“太阳能下乡产品”标签被工人们贴到刚刚下线的太阳能热水器上;一根根真空管正从生产线上滚动;一台台贴有“日利达高能效太阳能”的热水器被装入包装箱。这是830晚的新闻联播头条新闻中播出的镜头。这条新闻的标题是“我国工业企稳回升局面日趋明朗”,这条新闻,涉及到了重装产业、太阳能产业和医药及家电行业。新闻中报道“上半年还很冷清的日利达,下半年又是扩产,又是招人,企业的太阳能热水器因为是新能源产品,日前中标国家家电下乡工程。”江苏日利达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惠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企业生产热火朝天”。

导向性意义

而在半月前,王惠余应邀参加由另一中央级官方媒体新华网举办的“2009·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对话”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随着我们国家家电下乡政策以及可再生能源战略的实施,发展了20多年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开始登上舞台,开始受到重视,开始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我感觉二十多年以来,媒体关注我们的程度远远不及下乡这3个月来的关注程度。”

实际上,央视新闻联播对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已经有过多次报道,曾经有细心太阳能企业家统计过,一天到三天就能看到国家领导人关注太阳能及能源事业,甚至有时候一晚都能播三次。

2008年国际性的经济危机,让中国的众多产业受到了重沉打击,光电产业和光热产业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一直倍受国家大力扶持的光伏产业遭受重创,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高达90%以上,国际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在国内光伏行业掀起轩然大波,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造成全行业订单锐减、价格暴跌、融资渠道中断,国内许多光伏企业的“生命线”紧绷甚至断裂。上市公司无锡尚德也不得不裁员上千人。

不受太多关注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却经受过了考验,始终保持着稳定增长势头,据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提供的信息,今年整个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将实现30%的增长,部分企业可实现百分之六七十的增长。日利达太阳能有限公司则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63%的增长。日利达太阳能入选太阳能下乡品牌后,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依惯例每年七八月份是太阳能的销售淡季,但今年日利达改变了这一规律实现了淡季旺销的局面,像许多太阳能企业一样,为了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不得不扩建厂房,增加生产线,大批招聘人才。在危机中,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这也是这个产业最近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在之前,央视新闻联播中关于新能源的新闻中,常常是光伏产业的镜头,此次太阳能光热产业代替了光伏产业,对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来说具有风向标的意义。并且太阳能热水器与重装、医药等产业同登新闻联播头条,意味着太阳能光热产业已经上升到了国家产业高度。

张力巨大的产业

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受到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这个产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王惠余说,“很简单,太阳能热水器不再是过去我们所想象的不登大雅之堂的产品。太阳能热利产业不仅仅是烧一点热水出来,这个产业的前途在它的终端、高端。”

7月份,王惠余在法国巴黎碰到了法国巴黎市政府的一个官员,这位官员相当于一个科学家,也相当于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王惠余在和他的交流之中发现,这样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对中国的太阳能发电了解极为深刻。他认为太阳能利用热发电最终会成为世界上最能接受的,因为太阳能热利用发电连太阳能发电初期的能耗都没有。所以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不仅仅制造生产热水器,为用户提供热水,太阳能热水器下乡就迎合了农村老百姓对热水的需要。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例如高层建筑成了太阳能热水器推广的软肋,但最近日利达太阳能公司就破解了高层建筑无法安装太阳能的这一难题,他们在上海最大的绿色社区上海经纬城市绿洲小区采用高端U型管式分体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使太阳能集热器与水箱分离,集热器安装在墙体外侧,水箱置于室内。独具的嵌入式设计,在集热器的后边安装空调外机,从而达到一位双用,既节约了空间,一排排时尚美观的太阳能集热器又变身为建筑艺术品和避阳工具,如同百叶窗,实现了太阳能与高层建筑的完美结合,从而科学合理地解决了1421层太阳能安装问题,终结了制约太阳能与高层建筑一体化纵深发展的困局

王惠余说,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只是太阳能热利用的低温应用,一旦它的中温、高温利用在取得新技术以后,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不会亚于风能,更不会亚于光伏。

(太阳界 庞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