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思想先驱培根与他的著作《论人生》


      培根被尊称为哲学史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培根是近代哲学史上首先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他重视感觉经验和归纳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开创了以经验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哲学的新时代,对近代科学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人类哲学史、科学史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为此,罗素尊称培根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织化的先驱”。   

     一、培根生平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父亲尼古拉·培根(1510年12月28日——1579年2月20日)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教,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部事物。母亲安尼是一位颇 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的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在剑桥大学学习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鲍莱爵士的随员来到了法国,在旅居巴黎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接触到不少的新鲜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这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579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准备日后赡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在回国奔父丧之后,培根住进了葛莱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求职位。1582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589年,成为法院出缺后的书记,然而这一职位竟长达20年之久没有出现空缺。他四处奔波,却始没有得到任何职位。此时,培根在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要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这一伟大抱负是他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主要目标,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1602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1602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授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授封为奥尔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国务活动上,而存在于对科学真理的探求上。这一时期,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著作。

  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磅,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

  1626年3月底,培根坐车经守伦敦北郊。当时他正在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作一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培根死后,人们为怀念他,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亨利·沃登爵士为他题写了墓志铭:

  圣奥尔本斯子爵

  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称之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二、培根的著作

    1597年,培根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论人生》。此书是一本划时代的名著,四百年来,它已被译为几乎所有的人类语言,其格言足以永为垂范。他在书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

    此书是培根多年反复锤炼、推敲、修改而成的精工之作。全书涉及到人生世事的方方面面,文字简明透彻,独具匠心,将现实主义同理想道德相融合,充满了谙通人世的智慧,是培根哲学智慧与人生经验结晶此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却是世界散文和思想的一块绝世瑰宝。四百年来这本书经久不衰,被译成世界上的几乎所有文字,一直是世界上所公认最受欢迎的好书和名著之一

    本书不仅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而且有极高的审美与艺术价值,文中的不少思考与哲理,对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仍不失为至理名言,而且也极具针对性。当然,在《论人生》的不少篇章中,也有一些篇章散发着机会主义、实用主义文化的气息。

     从论困厄到论变更,培根诠释了人生的风雨;从论友谊到论恋爱,培根揭示了情感之谜;从论猜疑到论嫉妒,他又发射出人性阴暗的一面……区区一百多页,培根引领我俯视了人生,将世间的种种收录到我眼底……

   “幸运所生的德性是节制,厄运所生的德性是坚忍,在伦理将起来,后者是更为伟大的德性。”这句话告诉我,厄运其实是上帝更明显的恩惠,它让人们创造奇迹。这让我联想起期末考,虽然我失去了一次做尖子生的机会,没有考出优秀成绩,但我却得到了上帝给我的另一份礼物:激励我好好学习,在下次大考中扬眉吐气。我学到了不能自暴自弃,要做个坚忍的人。

    “在一切伟大的人物中,没有一个是在恋爱中被诱到热狂程度者。”这句《论恋爱》里的话启示我,伟大的人能把持生活的重心,不会盲目地堕落在爱情里。作为青少年更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心中怀有远大的理想,警示自己不做早恋的一员。智者以别人的教训作为自己的警钟,愚者以自己的教训作为别人的警钟。“无论任何人若过于重视爱情,则自将放弃财富与智慧。”很好地总结了作者的观点。

    “最好的药方就是朋友的劝谏。”《论友谊》中总结了友谊的三大功效,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能滋养并支配理智”。旁观者清,我们应多听取朋友的劝谏并将其作为参考;忠言逆于耳,一个真心的朋友会给你最忠实的劝谏,或许它们并不让你顺耳,但能让你恢复理智。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读书使人进步、充实,就像《论学习》里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但书之智不在书内,而在书外。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运用书本知识参与实践,积累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论读书》启发我,读书必与实践结合。

  我脑海里依然浮现着培根的忠告,意味深长。我好好地上了一堂人生的课。“一百个人眼中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完这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而我便吸收了许多关于人生的警醒。合上双眼,恬淡与宁静犹存……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 因为阅读,所以快乐。 

      什么是人生?人生,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有具体与抽象之别。根据人们各自的社会地位、职业分工、知识阅历的不同,对其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定义。

  培垠是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人,在十七世纪英国哲学思想史和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在《论人生》一书中,对人生的各个方面作了精僻的论述

  在《论真理》中说:“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意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由于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 “也许因为真理好像平凡的目光,在它照耀下人世间所表演的那种化装舞会,远不如在彩色幻灯映照下所显现的那样华丽。” 为说明谎言终将被人们识破时,他援引法国著名作家蒙台涅的名句 ——“ 深思一下吧!说谎者是这样的人,他在上帝面前是狂妄的,在凡人面前却是很怯懦的。”

  在《论美》中,作者把美的真谛寓于娓娓漫谈之中而不留斧凿。“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会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德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她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在《论假聪明》中,他写到“有的人说话专拣伟大的词藻,对任何不了解的事物都敢果断地议论,似乎如此便可证明自己的高明。” “有的人藐视一切他们弄不懂的事物,以藐视来掩盖自身的无知。” “还有的人对一切问题都永远持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以此来标榜自己具有独立的判断力。”

      在《论天性》中说“灵魂自由的人,就是那种一举挣断锁链的人。”

      在《论幸运》中说“人是自身幸福的设计师。”

      在《论求知》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使人长于思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在《论善》中,作者指出,“善的品格也许会犯错误,但却永远不会过份。”“轻信和软心肠其实常常是束缚老实人的枷锁,比如我们就绝不应该把一颗珍珠赠给伊索那只公鸡——因为它本来只配得到一颗麦粒。”



  三、培根语录:



   知识就是力量。

  名言解说 这是培根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在培根看来,人是自然的主人,可以驾驭自然。但“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即认识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知识。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至今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地生活。 

  只知哲学一些皮毛的人,思想会导向无神论。但是,深入了解哲学,会把人带回宗教。 

  一个机敏谨慎的人,一定会交一个好运。  

  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真正聪明睿智的却是言辞简短的。 

  美的至高无上的部分,无法以彩笔描出来。 

  一般来说,青年人富于「直觉」,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  

    因结婚而产生的爱,造出儿女;因友情而产生的爱,造就一个人。  

  机会先把前额的头发给你捉而你不捉之后,就要把秃头给你捉了;或者至少它先把瓶子的把儿给你拿,如果你不拿,它就要把瓶子滚圆的身子给你,而那是很难捉住的。 

  在开端起始时善用时机,再没有比这种智慧更大的了。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炫耀于外表的才干陡然令人赞羡,而深藏未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

  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看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美貌倘若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

  青年人比较适合发明,而不适合判断;适合执行,而不适合磋商;适合新的计划,而不适合固定的职业。  

  由智慧所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本性。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其它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残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因为他们有缺陷,使人乐于宽忍他们的成功。也常使潜在的对手忽视了他们的竞争和挑战 类别:成功 

  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度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使人致病。俗语说:人总是乐于把最大的奉承留给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却可以治疗这个毛病。朋友之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忠告:一是关于品行的,二是关于事业的。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 

  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实践中的失败主要由于不知道原因而发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两种企望:对知识和力量的企望真正相和在一起了。 类别:失败  

  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财富之于品德,正如军队与辎重一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 

  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了。  

  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从现在的角度说,青年可以从老年身上学到他们所不具有的优点,而从社会影响角度来说,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年青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是崇高的。  

  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

  使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于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由智慧养成的习惯成为第二天性。 

  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度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使人致病。俗语说:人总是乐于把最大的奉承留给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却可以治疗这个毛病。朋友之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忠告:一是关于品行的,二是关于事业的。

  合理的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抑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难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 

  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但却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绝。即使勉强施压抑,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后更加猛烈。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多少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  

  人们大半是依据他的意向而思想,依据他的学问与见识而谈话,而其行为却是依据他们的习惯。  

  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我们还可以用这个意义来论「孤独」说,凡是天性不配交友的人其性情可说是来自禽兽*而不是来自人类。  

  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慧的人多半结局是不幸的。  

  人们说得好,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人们大半是依据他的意向而思想,依据他的学问与见识而谈话,而其行为却是依据他们的习惯。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家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学者,皆成性格。 类别:读书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 

  青年人比较适合发明,而不适合判断;适合执行,而不适合磋商;适合新的计划,而不适合固定的职业。  

  金钱像肥田料,如不散布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爱情就像银行里存一笔钱,能欣赏对方的优点,就像补充收入;容忍对方缺点,这是节制支出。所谓永恒的爱,是从红颜爱到白发,从花开爱到花残。 

  由智慧养成的习惯成为第二天性。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要追求真理,认识真理,更要依赖真理,这是人性中的最高品德。  

  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  

  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没有可倾心相谈的知交的人们,是个吃自己和自己心的食人鬼。 

  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像萌芽一般,在一个真理之下又生一个疑问,真理疑问互为滋养。   

  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  

  当命运微笑时,我也笑着在想,她很快又要蹙眉了。  

  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要追求真理,认识真理,更要依赖真理,这是人性中的最高品德。  

  爱情和智慧,二者不可兼得  

  谚语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智慧和精神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严厉生畏,但是粗暴生恨,即使公事上的谴责,也应当庄重而不应当侮辱嘲弄。  

  使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于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  

  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持聪明。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誓言是否有效,必须视发誓的目的而定;不是任何的目的都可以使誓言发生力量。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论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命运如同市场。如果老待在那里,价格多半是会下跌的。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行。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所得出的光明更是干净纯粹。   

   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理因为像黄金一样重,总是沉于河底而很难被人发现,相反地,那些牛粪一样轻的谬误倒漂浮在上面到处泛滥。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科学的真正的与合理的目的在于造福于人类生活,用新的发明和财富丰富人类生活。  

  在富人的想象里,财富是一座坚强的堡垒。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快捷方式通常是最坏的路。 

  金钱好比肥料,如不撒入田中,本身并无用处。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抑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难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类别:教育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如果你考虑两遍以后再说,那你说得一定比原来好一倍。  

  与智慧相伴的是真理,智慧只存在于真理中。   

  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世上友谊本罕见,平等友情更难求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务是不能仅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谊有多少益处了。 

  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实的品德。  

  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我们的语言,不妨直爽,但不可粗暴骄傲;有时也应当说几句婉转的话,但切忌虚伪轻浮与油滑。  

  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   

  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于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得以宣泄、弛放。……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身上的事情。  

  从错误中比从混乱中易于发现真理。   

  除了一个知心挚友以外,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治疗心病。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时间是不可占有的公有财产,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理会愈益显露  

  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十次犯罪所造成的危害还要尤烈,因为犯罪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败坏了水的源头。

  只有对于朋友,你才可以尽情倾诉你的忧愁与欢乐,恐惧与希望,猜疑与欢慰。  

  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无拘无束。  

  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

 


  这里的每一句都堪称经典,细细体会,会让你回味无穷。